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国针织用纱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我国针织用纱需求状况

针织工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相对而言,产业链最为完整的行业,从棉纱进厂,一直到针织服装出厂,直接面向消费者。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针织行业近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表一为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额和出口交货值和折用纱量。

 

表一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销售收入(亿元)

546

615

742

出口交货值(亿元)

291

330

399

针织品折用纱量(万吨)

29

56

68

 

按海关口径统计的针织品出口见表二

表二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针织服装

数量(万件)

72

78

94

 

金额(亿美元)

134

135

160

针织布

数量(万吨)

38

40

57

 

金额(亿美元)

13

14

20

 

由于我国规模以下的针织企业数量庞大,因此表一所反映的出口交货值和表二海关统计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距。实际上据测算,2002年我国的针织行业产值近3000亿元,针织品折用纱量大约在270万吨左右。我国每年进口大圆机约在2500台—3000台左右,加上国产数量,每年约增加大圆机4000—5000台。预计今后几年针织用纱仍保持8—10%的增长量。

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

针织用纱除了按现行标准要求强力、条干、纱疵等常规指标以外,特别需要现行标准规定以外的一些新的符合针织产品和针织生产所需要的特定指标。

1、纱线外观不匀

目前普遍采用的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试的是测量区内一段纱条的体积或质量的平均值。它和纱线外观不匀之间有相关,但在CV值相差1%范围内和黑板条干相关不尽如意。基于CCD技术的电子黑板即纱线外观不匀检测仪能获得和人工黑板一致的结果。由于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其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随着针织内衣外衣化、时尚化的必然趋势,对布面条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满足终端用户的要求出发,针织纱的外观不匀比质量不匀更为重要。

在纱线加捻过程中,由于捻度分布不匀,粗的纱段捻度更少,细的纱段捻度更多,造成纱线直径粗细差异加大。这种直径差异在电子黑板检测时,更为敏感。在检测混纺纱的条干不匀时,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的电介常数不同,电容式的检测结果是纱条的重量不匀和纤维混合不匀的综合结果,对于针织常用的色纺纱尤其采用原液染色的化纤与棉混纺色纺纱,由于原料的电介常数差异较大,电容式的测试值往往偏大。不能反映纱线条干的真实变化。

2、动态张力条件下的纱线断头数

针织机上纱线编织成圈时处于高速运动中,由于纱线和成圈机件、织针、沉降片等之间存在包围角,从而导致纱线在弯纱点产生较大的张力,这是导致断头的主要原因。

试验表明,纱线在磨擦条件下的动态强力要比静态强力低得多。纱线断头会造成针织疵布和降低生产效率。因而静态的强伸度试验不能客观地作为评价纱线编织性能的指标。最好能用动态恒张力并带有金属磨擦装置、模拟纱线编织状态的仪器,给出纱线在每2万米中的断头次数,这个指标比常规的纱线强力更直接地反映纱线的可编织性。

3、纱线对金属的磨损性指标

纱线与成圈机件的高速磨擦是造成织针或沉降片疲劳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织针、沉降片失效,既降低生产效率,又会提高织造成本。

如何评价纱线对成圈机件的磨损,也是针织工作者关注的一项指标。在高速运动的纱线并施加张力的条件下,测试被磨金属丝的断裂寿命,并以纱线通过长度表示,可以作为评价纱线对金属磨损性的指标。国外学者曾研究过不同厂家的气流纺,不同的转杯速度,纺制成的纱的对金属的磨损性,数据表明,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差异。高的达到5500米,而低的只有4500米,金属丝就被磨断。当纱线上蜡或混纺纱线中的化纤含有消光剂等化学物质时,纱线对金属的摩擦性都会发生变化。

4、纱线的飞花损耗

纱线在成圈过程中,由于与成圈机件高速摩擦,会造成飞花损耗,飞花会使机器运动部件被玷污,影响机件如织针的运动。最终导致机件损坏并产生疵布。目前针织机上采用了一些被动措施,如增加风扇、封闭纱路来减少飞花的危害。

因此,纱线的飞花损耗率也是一项评价针织纱可编织性的指标,它可以用恒张力条件下高速运动的纱线通过一定长度后的飞花损失重量来求得,好的针织纱应该具有较低的飞花损耗率。

对针织用纱品种的需求

时尚化、高档化、休闲化、功能化已成为当今针织服装的明显趋势。始于八十年代的内衣外衣化,已成为现实,时尚化、高档化是高一层次的外衣化。这是纺纱厂和针织厂共同努力的结果。

针织新面料的开发往往都是为了迎合上述趋势。新面料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或采用新的原料,或者是采用新的后整理技术。

各种优良的天然纤维,品种繁多、功能纷呈的化学纤维为新纱线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和想象空间。

新纱线的开发要定位明确,优势互补。定位是以市场为先导,开发方向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包括现时的和潜在的,迎合或引导新的消费理念。每一种新纱线都应有其明确的卖点,有其特定的最佳的产品适用范围。通过现代的市场营销,与针织厂联手开拓和扩大市场。每一种新纤维的推广都要付出长期细致、大量的工作,这可以借鉴杜邦推广氨纶丝的做法。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等新型纤维要获得消费者的接受,还要走很长的路。

每一种纤维都有相对弱势的一面,因此,要考虑通过优势互补,采用多种纤维的混合,短纤维与长丝的复合纱等途径来获得优势明显的新型纱线。

适合于针织用的新型纱线的品种繁多,不可能逐个述及,针织协会愿意加强和开发针织用纱的上游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新、更好的针织面料作为应有的贡献。(L04)

2003-12-05 00:00:00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