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细纱工序中,一般都是由一根粗纱经牵伸成为一根细纱;缆型纺则不同。当经牵伸后的须条出现在细纱机前箝口时,有一个分割轮将其分割成两股以上的纤维束,那些纤维束在纺纱加捻力的作用下进入分割轮的分割槽内;槽内的纤维束在纺纱加捻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捻心回转,从而具有一定的捻度,同时这些带有一定捻度的纤维束又随着纱线的卷绕运动向下移动,各纤维束汇交于一点并围绕整根纱线的捻心做回转运动,最后形成一种具有特殊的、不同与传统纱线结构的新型纱线--缆型纺纱线。
根据纱线加捻理论可知道缆型纱由于纱线中带有一定捻度的纤束的存在,纱线的捻心将处于各纤维束的几何中心。在捻度相同的条件下,缆型纺纱中处于捻心的纤维束量要少与传统单纱纤维数量,而且缆型纱线有每个纤维束的实捻,后有全部纤维束的实、卷混合捻,内外层的纤维转移机会少于传统单纱,这就意味着捻型纺纱的头端外漏的机会要大大少于传统单纱,也就是说纱线的毛羽将大大减少,特别是长毛羽几乎为零。另外分割辊上一般设计了两到四条平滑无槽的过度段。须条不是始终处于被分割的状态,而是有一个重新汇集时段,这样减少了纤维被强行拉断的机会。增加了纤维的转移,使纤维与纤维之间有着更比传统单纱复杂的结构,纤维间抱合更为紧密,从而提高了纱线的耐摩擦性能。 缆型纺纱线与同工艺条件下的传统单纱相比,缆型纺本身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的耐摩擦性能要提高53-83%,毛羽这一项,相比之下,全毛缆型纺纱要减少9.8-15.5%,毛粒减少52.4-58.6%,缆型纺纱在锭速8000rpm时断头率要比同工艺的传统单纱减少50%。
缆型纺装置适用于传统的毛精纺机,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缆型纺纺纱支数最高可达工90公支,原料可以是纯毛或毛混纺。此装置在纺72公支大豆纤维和丝光羊毛混纺针织绒,成衣的抗起球能力达四级,比不加装置的原纱成衣的抗起球能力提高一倍以上。缆型纺装置已经由上海市毛麻纺织科技研究所研制生产,该项目已经获国家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