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浙江纺织业集体转身 八成内衣服装内销

         浙江纺织业正在面临一次集体转身。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今年1-6月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国内销售额占比已达81.8%,而且内销的增长还在持续,纺织业的格局将会改变,内销时代已经到来。

        浙江作为纺织业大省,率先步入了这一次格局改变。在外需下降、出口受阻的压力下,不少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纷纷选择进入国内市场,从创立品牌、加强设计,到建立渠道、颠覆经营模式,已经在国内市场抢占到了有利地形。

        服装企业猛追快时尚

        提起ZARA、H&M、优衣库这些品牌,热衷潮流的年轻人几乎都知道。以这三大品牌为代表的“快时尚”概念,近年来席卷全球,中国大陆也成为这些快时尚品牌极力扩张的目标市场。

        中国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无疑是这些快时尚品牌疯狂扩张的最大动力。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达3141亿元,同比增长23.8%。

        在“快时尚”潮流席卷全球的时候,浙江纺织企业却一直在承受外需下降、成本上涨、劳动力紧缺等压力,如何调整市场方向,摆脱之前更多依靠出口的经营模式,开拓潜力更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浙江纺织业内讨论最激烈的问题。

        最近,一家名为“优衣派”的服装品牌,引起了国内服装业的注意,店面形象、服装款式和经营模式颇似国外“快时尚”品牌,一下子在全国开出了60家专卖店。而它的背后,是温州8家服装企业的强强联手。

        去年7月,由温州法派集团联合奥奔妮服饰、伸迪服饰、泰马鞋业等8家跨行业核心企业,共同投资创建了“优衣派”品牌,并吸纳了服装、鞋革、皮具、眼镜等行业的150多家温州本地生产制造企业,作为产品联盟协作企业。

        “优衣派是温州服装企业抱团创新的典型做法。”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平说,以前浙江服装企业更多依靠出口订单,设计、品牌和渠道是浙江服装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而优衣派的最大优势,正是这些以往的薄弱环节。

        优衣派公司董事长彭星说,“优衣派”选择的是一条“生产+虚拟”的联合之路,它依托温州特色优势产业,以品牌为纽带,以渠道为保证,统一进行产品设计、形象包装、品牌营销,由联盟协作企业为“优衣派”贴牌生产,对有着几千家企业的温州服装产业而言,具有突破意义。

        彭星表示,优衣派将力争3年内在全国各地开店200家;5年内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各地开店1000家,力争实现终端销售额达100亿元。

        其实,在优衣派之前,许多浙江服装企业都已经开始颠覆原有的经营模式,纷纷将“快速反应”作为竞争核心。

        “以杭州的几家知名服装企业来说,以往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补货的,现在基本上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报告、采购、生产、物流直到上柜。”孟平说,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对于进入国内市场的服装品牌来说已经至关重要,是当下服装业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网络直销建立新渠道

        “优衣派”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将数字化营销当做了一个重要的销售模式,进行邮购、网购等数字化、立体化的营销。

        实际上,随着网络购物渠道的逐渐成熟,许多寄望打入国内市场的纺织企业,都将网络销售渠道当成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前不久,嘉兴罗马中旺制衣有限公司开通了自己的B2C网上服装商城——“悟客良品”。依托这个网上平台以及不断扩充的内销订单,这家专注于外贸出口20多年的平湖老牌服装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内销同比超20%的增长。

        平湖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平湖主要的服装业龙头企业内销增长都在20%以上。而对于不少以往习惯了接单加工的外贸服装企业来说,在内销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成熟的时候,选择电子商务无疑是一条捷径。

        罗马中旺进出口部张经理表示,公司此前就一直关注国内“凡客诚品”、“玛萨玛索”等专业服装类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模式,“悟客良品”一定程度上有其影子,主要销售衬衣、西裤、POLO衫等男士商务休闲服装。由于目前才刚刚起步,宣传攻势还未铺开,但企业认定这是个大方向。

        在浙江,其实早在2001年就诞生了中国服装网,是我国最早成立、也是目前最大的服装电子商务网站。国内互联网第一股、上市公司生意宝联手中国服装网打造出的服装B2C网站——衣服网,也全面进入这一领域,在线销售女男装、运动、休闲、内衣、鞋类、箱包配饰等服装类产品,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品牌服装网购商城。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服装市场销售规模达10490.9亿元。其中,服装类在线销售额为39亿元人民币。自2007年以来,服装网络零售一直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都在80%以上,服装也成为网络零售的第一大品类。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先期对市场的培育,以及对网民消费思维、消费习惯的引导,服装电子商务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包括银泰百货在内的传统服装渠道也纷纷进军网络零售。

        拓展内销仍需大力气

        无论是“快时尚”路线,还是开发网络直销,浙江服装企业看重的,都是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可是,转型做内销,从品牌、设计、生产直到销售,样样都得重新建立新的体系,对于习惯了外贸订单加工这种简单模式的大多数企业来说绝非易事,因此,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

        萧山一家家纺企业曾经做了近10年的外贸加工,主要为欧美一些主流品牌做贴牌。2008年开始,金融危机导致订单急剧下滑,再加上各类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接近于零。

        2009年开始,这家企业开始转型做内销,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出了近十家专卖店。也是在当年,包括绍兴、萧山、湖州等地的众多家纺企业,纷纷开始用同样的步骤和方式进入国内市场,有些企业甚至一下子在全国开出了几十家专卖店。

        “可是,相比服装,家纺的消费理念在国内市场的认知程度明显不够成熟。”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说,欧美家庭可能每年要更换两三套床单被套,可中国普通家庭可能几年也换不了一套。

        虽然与出口相比,家纺产品的利润率要高出10%,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抓住的,许多企业转身进入国内市场之后才发现,国内家纺市场已经“人满为患”,而且强手不少。

        “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了罗兰、水星、富安娜三大品牌,其他大大小小的品牌不下几百个,要想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王先生说,单纯设立几十家专卖店,就至少需要投入上千万元。

        “服装企业也同样面对这个问题。”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平说,目前,不只是国内的外贸服装企业都在转型进入内销市场,国外的一些二三线品牌也在大量地进入中国,今年三月份举行的一次服装采购会上,就有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大量品牌参展,都在集中进入中国市场。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