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和速度的提高足有限的,实际上近几年纺织设备在运转速度上的提高并不明显。而为适应纺织晶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变化快的需要,近年来设备的品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加受到重视,通用化设备逐渐成为技术开发热点。
以织机为例: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通用型织造设备。Domier公司PT剑杆织机的品种适应范围广,纱支从7D的丝到3 333tex的粗纱线,纬纱颜色可达12种,用提花机甚至可达16色。
喷气织机的幅宽可达540Gm,能生产技术纺织品,纬纱颜色可达8种。Picanol公司的OMNIplus喷气织机采用新型纬纱预卷绕系统,减少了纱线的摩擦,加上可程序控制的喂入张力装置,使该机能加工更加脆弱的纱线或弹性纱,品种适应性大大提高。
此外,新型喷气织机、剑杆织机普遍采用了变速织造技术和密度变换技术。所谓的变速织造就是通过新的马达传动系统,对织机运转速度进行程序控制,实现变速运转,速度差异最大可达100r/min。这一技术使织机根据原料的不同改变生产速度,因而品种适应性大大提高。纬密可变技术足通过程序控制电子送经和卷纬,在织造过程中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可以生产结构更加复杂的产品。Domier公司PTS8/S型剑杆织机的纬密可变范围为11~200根/cm。在品种变换的灵活性方面,快速风格变换(Qsc)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在基于踏盘开口和多臂开U的织机上。Grosse公司最近又开发了基于提花开口的QSC系统,采用新设计的、易于装卸的综丝,使提花织造的品种变换时间大大缩短。
4 复合化
纺织技术的复合化,不只是几项技术的简单叠加,而足一种“融合和升华”,即将几项技术有机融合,使所开发的纺织品实现质的捉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前,纺织技术在纤维加工、纺纱、织造、印染、整理以及非织造布生产各个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复合化的趋势,在后整理与非织造布生产中尤为突出。
在纺纱方面,清梳联、细络联、新型纺纱设备采用了一些复合化的技术,使原本在多机台上进行的工艺现在在单机台上即可完成。如Sirospun纺纱技术就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直接纺制股线的方法,省去了单纱络筒、并纱及捻线工序,节约了机器设备,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德国Suessen(绪森)公司推出的紧密赛络包芯纺设备EliCoreTwist~实现了紧密纺、赛络纺、包芯纱三合一,在环锭细纱机上直接纺制EliTe~紧密双股包芯纱。日前的花式纱(线)机发展较快,通过多种纺纱专件和不同工艺结构的组合,在硬件上提供多种功能,实现一机多用,满足使用厂所要求生产的各种型式花式纱线。
非织造产品的生产也出现了各种工艺的组合方式,以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例如在成网技术方面,出现了气流与纺丝成网、梳理与纺丝成网、纺粘与熔喷成网、气流与塑膜挤压成网等组合方式;在固法技术方面,出现了水刺、针刺与化学粘合,热风与热辊粘合,针刺与超声波粘合等组合方式。不同工艺的组合以及后整理和复合加工的发展,使非织造布产品的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有明显的提高。
后整理新技术不仅可以克服纺织品本身的‘些缺陷,如防毡缩、防皱等,还可以赋予纺织产品很多新功能,如阻燃、抗静电、防紫外、防辐射、防污、防风、防雨、防蛀、防霉等,而把各项功能整理进行复合应用,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更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多功能复合整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棉纺、毛纺、麻纺、丝绸等纺织工业中。多功能复合整理使纺织产品向着深层次、高档次方向发展,如防皱免烫/酶洗复合整理、防皱免烫/去污复合整理、防皱免烫/防沾色复合整理,使面料在防皱免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功能。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纳米技术与生物材料的复合整理技术,研制出了具有“一透、二阻、三防”的防护服面料。鄂尔多斯集团采用的多功能复合整理技术对纤维进行联合防毡缩处理,实现了羊绒制品机器清洗的瓶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