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合成短纤维疵点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聚丙烯腈(腈纶)、聚丙烯(丙纶)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维纶)等合成短纤维的疵点测定。
2引用标准
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334 合成短纤维取样方法
3术语
疵点:包括僵丝、并丝、硬丝、注头丝、未牵伸丝、胶块、硬板丝、粗纤维等异状纤维。
3.1僵丝:脆而硬的丝。
3.2并丝:粘合在一起不易分开的数根纤维。
3.3硬丝:由于纺丝不正常而产生的比未牵伸丝更粗的丝。
3.4 注头丝:由于纺丝不正常中段或一端呈硬块的丝。
3.5未牵伸丝:未经牵伸或牵伸不足而产生的粗而硬的丝。
3.6胶块:没有形成纤维的小块聚合体。
3.7硬板丝:因卷曲机挤压形成的纤维硬块。
3.8粗纤维:直径为正常纤维4倍及以上的单纤维。
4仪器和工具
a.原棉分析机;
b. 天平:最小分度值0.1 g;
c. 天平:最小分度值0.1 mg;
d.镊子及绒板等。
5试样及其制备
按GB/T 14334规定,取出试验室试验样品。
6试验方法
6.1原棉分析机法
6.1.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棉型和中长型(名义长度为51 mm及以下)的涤纶、腈纶、维纶、锦纶等短纤维,不适用于丙纶短纤维。
6.1.2测试原理
原棉分析机由梳棉机和清花机组成。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负压,也就是试样受到分梳疏松后,在气流离心力和机械的作用下,由于纤维与疵点比重不同,使纤维与疵点分离。
6.1.3原棉分析机工艺参数
刺辊与给棉板间距:0.18~O.23 mm(O.007″;~O.009″);
刺辊与除尘刀间距:0.56 mm(0.022″);
刺辊与流线刀间距:0.18 mm(o.007″);
刺辊与剥棉刀间距:0.13 mm(O.005″);
尘笼和隔风板间距:1.98~3.48 mm(0.078″~O.137″);
给棉板和罗拉间距:O.13 mm(O.005″);
刺辊转速:900 r/min。
6.1.4试验步骤
6.1.4.1试验前应先开空车运转,检查仪器有无异常声响及气流是否正常。
6.1.4.2从试验室试验样品中随机均匀取出100 g纤维(精确到0.1 g)。
6.1.4.3把试样稍加扯松,均匀平铺在给棉板上。
6.1.4.4开启总电源开关,把离合器合上,使给棉罗拉转动。
6.1.4.5把试样送进给棉罗拉,大约10 min内处理完。
6.1.4.6取出试样置于给棉板上,按上法再处理一次。杂质盘中的纤维不能重打。
6.1.4.7将二次落棉放在黑绒板上,按标准样照要求,用镊子把各种疵点拣出,并在天平上称量(精确到0.1 mg)。
6.1.4.8原棉分析机工作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60%~70%。
6.1.4.9原棉分析机的工艺参数对测试疵点量高低影响很大,故必须严格按标准规定定期校验与调整。漏验率不得超过10%。
6.2手拣法
6.2.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名义线密度3.33 dtex及以上的毛型短纤维、名义长度51 mm以上的中长型短纤维及丙纶短纤维等的疵点测定。
6.2.2试验步骤
从试验室试验样品中随机均匀取出50 g纤维(精确到0.1 g),按标准样照要求拣出各种疵点,并称量(精确到0.1 mg)。
7结果计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化学纤维公司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化学纤维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爱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