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别让新型纤维叫好不叫座

    ——访华盛爽朗纺织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东
    随着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大豆纤维的诞生,新型功能性纤维掀起了一场织物保健热潮。从目前看,新型纤维应用于针织品行业的占到80%,应用于家用纺织品的占20%。新型纤维的市场虽然很大,但新型纤维企业和品牌纺织品企业间的对接还缺少互动,很多新型纤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企业、行业应该何去何从?记者近日采访了华盛爽朗纺织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东。
    记者:作为一个多年从事纤维研发的纺织企业负责人,您认为我国新型纤维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许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舒适、环保的高技术含量的新型纺织品也有了巨大需求。从目前国内纺织品高端品牌来看,它们已把高技术含量作为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像鄂尔多斯的纳米羊绒、猫人和爱慕的大豆蛋白润肤内衣、AB的抗菌功能内衣、正家的牛奶内衣等等。同时也有不少家纺品牌也加入到这一健康新品的竞争行列中来。纺织产业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从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纺织原材料的创新,并推动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改良发展到生物再生合成新纤维的创新登场;工艺设备快速更新,生物有机染化料正在取代无机染化料。
    记者:近几年,新型纤维行业正在悄然出现了一批主导性纤维新品,如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甲壳素纤维、莫代尔木浆纤维等,这些纤维有什么共同特点?
    许东:这些新型纤维来主要是针织和家纺产品的重要原料,它们都具有织物柔软、导湿透气性好、天然光泽,贴身服用效果佳的特点。它们对呵护皮肤、有效维护皮肤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皮肤保健能起到良好效果。它们生产加工成本低,原料生产技术成熟,通过后道应用技术处理,基本符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要求,是具有巨大潜在市场的新生原料。
    记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诉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许东:目前消费者的诉求将从抗菌、润肤、远红外功能纺织发展到护理、疗效纺织方面。德国和日本相继推出皮肤与纺织品的综合性评价标准,正得到纺织学术领域的关注。目前,中国保健协会和中国针织行业协会等机构也正在对功能性纺织品进行标准制定工作,目前竹炭纤维的功能性标准制作工作正在进行,而像甲壳素纤维、磁性纤维等功能纤维标准近期也有望出台。有了标准,人们认定具有保健功能和非保健功能纤维织物就有了依据。通过标准可以有效的规范市场,也为新型功能纤维进入市场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记者:从目前的功能性纤维的市场运作来看,我们的企业还面临着上下游产业链衔接和市场推广等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
    许东:近年纺织纤维产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外纤维进军中国市场多采用投巨资打造市场的方式,比如,杜邦公司的莱卡在中国仅推广费用已超过5亿元。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的推广异常艰难,新纤维的命运堪忧。结合我们企业推广新型纤维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缺少政府政策性倾斜,融资困难,而企业仅靠自有资金只能小范围销售,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更不可能坚持到通过纤维销售获益的。二是科研经费进行应用技术研究,无力组织标准化制定工作,基础面工作不健全,难获得国家级专家层面的认可。三是下游企业市场配合实施能力较低,生产供应链不集中完整,加大了应用层面的运营成本,产成品周期太长,不能满足市场的供应要求,造成原料企业无法与品牌对接。四是缺少推广阶段的应用技术人才、营销管理人才和投资运营人才,只是产业发展延伸阻力重重。五是缺少整体运营的战略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多采用走一步看一部的策略,前途渺茫。另外,目前中国的新型纤维材料企业过于专注技术,对市场开拓不够重视。新型纤维的运作不仅要和下游纺纱企业沟通,还要和生产成品的织物企业加强联系。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