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背景
在信息时代,市场环境愈加动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要求纺织企业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将最满意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消费者。“市场响应速度第一”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纺织业生产方式构建的依据是规模经济理论,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大批量生产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以降低成本。正因如此,面对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传统生产方式陷人了困境,无法兼顾生产的低成本和产品的多样化。很多大中型纺织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惑,用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小,品质差异越来越大,许多小批量订单不能成交,大批量订单往往很少,白白丢失了很多商机。而大规模定制MC(Mass Customization)是一种少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具有高度的敏捷性、柔性和集成性的特点。大规模定制以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和成本,给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21世纪的主要生产模式。纺织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势在必然。
2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基本原理
大规模定制生产要求低成本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模块化是取得低成本和个性化的关键。模块化产品设计是将产品进行分解,将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分解为许多产品都可共用的通用原材料,最终产品的生产则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这些通用原材料进行不同的配置和适量加工或工艺处理。由于这些通用原材料的生产可以采用批量生产方式,从而使生产成本也能达到批量生产的成本水平。根据纺织企业的制造特点,模块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产成品层、原料层和特征层。产成品层是由原料通过简单加工组成的结构模型,是以用户需求和约束条件为索引的,如果用户需求和约束条件完全匹配,且不存在设计原理和其他不同要求的情况下,整个产品可以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产品。产品族是位于产成品层的特殊情况,当一类产品满足匹配条件时,我们可以用产品族中的任一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原料层是通过功能分解和结构分解获得的,以设计原理、功能、需求和结构特征为索引。原料族通过工艺特征表,将一族原料与匹配条件关联起来,给定特征值,就可确定原料的具体工艺和结构。特征层是在原料层的基础上,结合加工工艺方面的特殊要求和结构特征建立的,以加工工艺特征和结构特征为索引。以上三个层次,从上到下重用的水平逐渐降低,在产品重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提高产品的重用层次,以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模块化设计在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的重复性从而降低了成本,产品定制可以通过产品族的配置,实现较少的内部多样性与较多的外部多样性之问的平衡。
3大规模定制的关键——制造流程创新
实施大规模定制要对制造流程进行创新,营销团队可以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途径广泛收集需求信息,通过谈判与用户签订订单,而设计团队一方面通过虚拟制造平台与用户进行动态交流设计,一方面对需求订单进行模块化分析处理,确定具体的设计和生产方案。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纺织企业应该是高度专业化的,只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保留在企业内部,根据用户需求和模块化的设计生产方案迅速组织供应链,集成产品,满足需求。产成品由销售团队通过物流或电子商务进行销售配送。大规模定制生产非常强调用户参与,在设计、制造、加工和销售服务每个环节都可通过用户参与,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定制的速度。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制造流程如图1所示。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关键环节如下。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和产品的协同设计CDP(Cooperative Designof ProDuct)。要提高定制速度,首先要提高设计速度.所以纺织企业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同时提高没计的敏捷性和交互性。所谓产品协同设计是基于INTERNET或其他方式与用户交流进行动态设计,使处于分散状态的广义用户及时地反映需求、加快设计进度和节约设计成本,极大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和虚拟制造VM(Virtual Maneffactur—ing)。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提高制造环节速度是关键,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虚拟制造便应运而生。虚拟制造较计算机辅助制造功能更加复杂、强大,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群组协同工作,实现产品设计、工艺策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管理与控制过程。纺织企业可以通过有步骤地推进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来提高产品生产速度。
需求集成、业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对所有订单进行模块化分析和处理,确定大批量定制方案,一般只将核心业务集中在企业内部完成,其他业务进行外包或外协,迅速组织供应链集成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是围绕企业核心,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对供应链成员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制造效率和竞争力。通过需求集成、业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使高度专业化的企业敏捷、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4大规模定制的基础——信息化建设
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目的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敏捷性,因此,信息化建设是基础。然而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所以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纺织企业应该建立用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系统,收集 分析和处理用户基本信息、订单信息和服务信息。
第二步,基于大规模定制模式,建立和完善CRMMC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for MassCustomization)系统,如图2所示。首先,用户通过企业的定制没计服务中心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定制设计服务中心应面向用户,它的实现可以是基于Web的定制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定制方式。其次,生产部门根据用户的定制结果组织生产,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个性化服务。最后,管理决策部门根据用户数据与定制产品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定制行为,预测定制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定制资源。

第三步,纺织企业应该在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础上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将供应链管理(SCM)、用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电子营销(EM)、知识管理系统(KM)、先进计划和调度系统(APS)等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如图3所示。

5 大规模定制的保证——组织创新
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产品的概念日益模糊,产品的稳定性逐渐下降,变化成为主题,一体化失去了生命力,高度专业化成为纺织企业的选择。大规模定制生产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柔性适应能力,因而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组织结构设计的机理与传统组织具有明显差异,如表l所示。

6 结论
大规模定制作为高效率、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是信息时代纺织企业生产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制造流程创新是关键,纺织企业应逐步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协同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虚拟制造、需求集成以及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定制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和集成MIS系统;组织创新是保证,组织结构设计应突出柔性和适应性。纺织企业要切实领会大规模定制的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分步骤、阶段性地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