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陕西:千阳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打造丝绸之路蚕业航母



       陕西省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驿。今年以来,千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组织、龙头带动、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科学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全力打造丝绸之路蚕业航母,使蚕桑产业步入了集约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带动西北蚕业发展的航母、古丝绸之路上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科学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得实惠,生产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人心”的总体目标。 
   
       一、政府组织建基地
   
       政府引导,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组织实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落实包抓责任人。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荣盛茧丝绸公司主要负责人、项目区乡镇的乡镇长、商务、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工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项目实施7个乡镇,抽掉140名干部配合县蚕桑站、荣盛茧丝绸公司项目组50名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深入到项目实施重点村,帮助蚕农落实项目任务,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落实工作任务。及时制定下发《千阳县科学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千阳县科学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技术规范》,召开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蚕桑站、荣盛茧丝绸公司与各乡镇蚕桑技术推广站分别签定《千阳县科学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责任书》,乡镇将任务落实到村组,村组将任务层层落实到户,把每项任务都落到实处。
   
       落实优惠政策。县政府从优质桑园、养蚕大棚、优质蚕茧、奖励政策等方面制定了扶持蚕桑发展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蚕桑发展基金,农户建一座蚕棚(60m2)补助资金500元,每新栽一亩桑园,栽植苗木按自产苗0.50元/株、外调苗1.0元/株进行补助。成员单位立足职能,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配套等项目,全方位协作开展服务,推动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龙头带动兴产业
   
       龙头企业的资金反哺、技术指导,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示范带动作用。
   
       千阳县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真正把基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东桑西移”真正做成“惠农工程”、“品牌工程”。累计向基地投放资金184.35万元,其中苗木补助85.2万元,方格蔟补助51.04万元,养蚕大棚和共育室补助及物资投入66.24万元,技术培训费2.87万元,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鲜茧收购价格标准,在省蚕茧收购指导价的基础上,上浮15%确定我县鲜茧收购价格,并对方格蔟优质茧比普通茧每斤高出1元钱的价格收购。在蚕茧收购环节,由县收烘管理站从收购单位提取蚕桑技改费,主要用于收烘设施的改造维修等,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作为蚕桑产业风险基金,按照最低保护价,全部收购蚕农鲜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产业稳定发展。荣盛公司每年拿出4万元奖励扶持蚕桑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健全的收烘机制,呈现出了农民持续增收、企业稳定增效的良好秩序,创造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弱化了市场风险。
   
       三、优化服务强措施
   
       通过技术服务,规范标准,强化措施,完善资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优化技术服务。县、乡蚕技站,村蚕桑合作社和示范户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技术服务,组织30多名蚕技人员按照科技支撑、服务蚕农增收和服务企业增效三大职能,认真落实《蚕技服务绩效考核》等8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县蚕桑站、乡镇蚕技站、村蚕桑合作社和蚕农土专家服务网络,完善了以蚕桑专家大院、蚕农土专家培训班和高级蚕农培训班为主体的技术推广体系,制定推广了《千阳县蚕桑生产规范标准》,制作了“东桑西移”工程技术推广碟片发放到蚕农手中,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先后在县公众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站、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发布信息550多条,制作“东桑西移”工程宣传板面80多块,印刷宣传彩页8000多张,刻制蚕农培训光碟500多张,编写教材、技术资料18种,制作农事直通车专题片12期,在县电视台农情信息栏目定期播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蚕农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科学植桑养蚕水平,形成了新型蚕农培训“手拉手教、人对人帮、户联户带、专家指导、利益诱导、蚕农互动”的技术推广模式,培养蚕农土专家100人,高级蚕农1000人,养蚕能手10000人,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新型劳动力。
   
       落实质量标准。大力宣传项目建设规范标准,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全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依据实际,桑园基地每亩栽植株数保证在600株以上;养蚕大棚建设以长15米、宽6.5米、高2.8—3米的砖墙体石棉瓦或小青瓦顶简易蚕室为主,严格共育室建设标准,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600元标准,建活水贮桑池和消毒池,配备物资和消毒器械。在桑苗调运中,统一标准,统一调运,为栽桑提供优质苗木保障;在方格蔟推广上,由蚕桑技术服务部联系确定正规厂家,严把质量,及时采供,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完善项目资料。成立“东桑西移”项目生产组、科研组和财务组,分工协作抓项目实施和资料的收集,完善项目建档资料和项目实施到户卡。制定了12项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印制蚕桑、养蚕大棚、共育室和方格蔟具推广到户花名表和补助花名表9种,建立到户项目实施卡。项目实施小组与乡镇包抓干部、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核定和初验小组,逐户进行任务落实情况核实和检查,公示核实和初验结果,填写项目到户卡,为发放补贴和物资提供依据。
 
       四、蚕桑发展见实效 
   
      “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千阳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是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实现了双赢。
   
       优质桑园面积迅速扩大。通过项目的实施,桑园总面积达到6.7万亩,优质高产桑园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投产园亩养蚕达到了2张,亩经济收入达到了2000多元。
   
       蚕农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以省园艺蚕桑工作站为依托,聘请省园艺蚕桑站高级农艺师常年为蚕桑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蚕农土专家200多名、带动培训高级蚕农1200多名、引导培训养蚕能手12000多名,广大蚕农在植桑养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掌握了科学化、标准化养蚕新技术,涌现出有规模、懂技术、高效益的蚕桑示范户3000多户,全年饲养10张以上的户占总养蚕户的30%以上,带动了全县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南寨镇新西村科技示范户蚕农土专家张让让有桑园4亩,全年养蚕13张,产茧548公斤,收入11565元,平均亩收入达到2890元,成为全县蚕桑生产的先进典型。他在生产实践中试验发明了一种搬运方便、消毒彻底、能与方格蔟配套使用的新型多用途简易省力化蚕架,每套使用后节本80多元,省工3.5个,工效提高30%,已在全县7个乡镇投入示范推广800余套,张让让被县农业局授予“蚕农土专家”称号。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基地的规模扩张,龙头企业的科学技术升级带动养蚕大棚、方格蔟具等新优技术推广应用,养蚕张数、蚕茧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全县饲养春蚕2860张,预计产鲜蚕114吨,蚕农收入228万元,仅推广方格蔟具一项,生产方格蔟优质茧647.2吨,每公斤比普茧多买2.5元,增收150万元,新技术推广为农民增加收入达到350多万元,农民从实施 “东桑西移”项目中真正得到了物资实惠,汲取了技术营养,提高了作务技能,壮大了生产发展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企业效益显著提高。通过项目的科学实施,蚕茧质量明显提高,鲜茧上车率达到90%以上,解舒率达到70%以上,蚕茧上车率提高了20%,解舒率提高了5%,荣盛茧丝绸公司降低生产成本10%,增加经济效益400万元,研制开发了丝绵被、丝绵内衣、蚕沙保健枕等系列产品,蚕宝牌蚕沙保健枕获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后稷特别奖,成为秦岭以北最大的缫丝龙头企业。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