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组合优势是纺纱技术和管理进步的需要
首先,当前纺纱高速化已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趋势,在先进的进口和国产新型上表现非常突出,精梳机速度从160钳次/min提高到400钳次/min,并条输出速度从不足200m/min提高到600m/min,有的机型已达800—1000m/min,粗纱机锭速从400r/min提高到1000—1200r/rain,最高达1500r/min,细纱机锭从10000一12000r/min提升到20000 r/min甚至高达25000r/min。精、并、粗、细全面增速。同时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大量采用,制造精度大幅提高,需要有优势器材全面精心配合,而不是仅仅在某个环节使用优势器材,才能保证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第二,随着纺织企业管理不断进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纺织工业降本道路从单纯低劳力费用降本,走向技术降本和费用降本相结合的道路。以无锡一棉为例:通过引进和改造,设备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全厂运用计算机联网管理,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网络化,常年坚持职工技能培训教育,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现在万锭用人不足50人,先进车间已达35人,一个女工看30台细纱机。胶辊间全套引进贝克自动化设备,13万锭仅用一台磨辊机,二个人。纺织企业用工的减少也要求全流程优势器材的配合,以降低器材故障及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处理故障的工时。
第三,胶辊胶圈是很关键的器材,是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它的作用受到水平、其它牵伸部件、管理、工艺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在相关牵伸部件中:加压元件、罗拉、轴承、铁芯、传动齿轮、胶圈上下销、横动装置,集棉器、吸棉装置等等的技术水平、质量状况、维护保养状态,都会对胶辊胶圈的工作状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有优势器材的组合才能充分发挥优势。
二、精、并、粗、细胶辊全流程铝衬表面不处理化是优势组合的趋势
先进纺织速度高,加压重,对胶辊胶圈带来三方面新问题。
1、工作温度上升。橡胶体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与工作速度、受压力,以及摩擦量有关,如并条胶辊,在出条速度200—250m/min,牵伸压力320N时,表面温度30—45℃出条速度300—330m/min,牵伸压力330N时,表面温度46—51℃,出条速度380—400m/min,牵伸压力600N时,表面温度52—570℃。当出条速度增至600m/min,表面温度可达60℃左右。胶体则遇到较大的压力形变和热内耗,一是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胶辊形变数增多,橡胶分子链容易因不断快速蠕变而僵硬,二是应热力作用下,橡胶分子“内耗”增大,滞后现象增重,使胶体老化,弹性破坏表现更明显。
2、摩擦量增加。高速度下,单位时间内纤维通过胶辊胶圈的数量增加,纤维对胶辊胶圈的摩擦量增加,胶辊胶圈的摩耗增加,细纱机锭速从12000r/min提高到18000r/min,纤维摩擦量增多50%,如果前罗拉转速设定较低的话,纤维摩擦量还要增多,摩耗增大。
3、剥离力、剪切力增大。高速高压条件下,胶体的形变力大和形变次数多,胶辊与铁芯的结合面,频繁地受到较大的剥离力和剪切力,而容易出现脱离,发生脱壳和移位。
因此在高速高压条件下,胶辊胶圈在满足纺纱质量要求时,还必须有较小的内耗,提高耐磨性,解决脱壳问题。而铝衬表面不处理胶辊正是解决问题优良途径。表面不处理胶辊采用极性较大的合成橡胶和先进的配方工艺,内耗小、弹性好、耐磨性强、性能稳定,铝衬结构(精梳、并条胶辊也可采用包胶)是胶体和铝管直接硫化粘合,粘结性能好,一是抗剪切,剥离性能好,二是能避免套差引起的应力问题。
国外纺织厂精、并、粗、细工序全程采用表面不处理铝衬胶辊高速、高效、优质、稳定,国内一些先进的纺织企业也开始采用。如河南濮阳三强棉纺公司,在精梳、并条、粗纱、细纱上采用铝衬表面不处理胶辊后,JC15.3tex针织纱精梳条干下降0.7,并条条干下降0.4,粗纱条干下降1.91,细纱条干下降0.54,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水平。
无锡二橡胶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实现精、并、粗、细全程铝衬表面不处理胶辊的开发,精梳分离胶辊有65度的965B,73度的073,适用≤300钳次/min的精梳机;并条胶辊有84度的985,80度的980,分别适用于600m/min和≤400m/min的并条机;粗纱胶辊有75度的975、78度的078;细纱胶辊除原有的965、963、960外,还推出抗绕性能更好的965B,和纺涤棉的073、纺化纤的078。各地纺织企业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三、三胶辊牵伸是一种优势组合
在传统环锭纺中,细纱机、粗纱机均采用三罗拉牵伸,三罗拉牵伸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弹性的握持钳口,来实现对纤维的控制。而事实上,目前的三罗拉牵伸是不完全的弹性握持,前胶辊与前下罗啦,后胶辊与后下罗啦,因胶辊有较厚的橡胶体实现弹性握持,尤其是在前胶辊使用低硬度胶辊,后胶辊用中硬度胶辊,其强性握持的效果相当显著。但是上下中罗拉之间仅仅为二层胶圈,总厚在1.85—1.9mrn,最大2mm,上、下罗拉均为刚性体、受压不变形,纤维在二层胶圈之间,仅有0.85—1mm的弹性体。目前国内胶圈外层胶体标准试片硬度在邵氏60—72度之间。橡胶硬度受到被测物工作厚度的影响,0.9mm厚胶圈包覆在罗拉上,实测硬度达到85—90度左右,这就是胶圈的工作硬度高和工作厚度薄,弹性变形量小,对纤维的握持和控制不理想。与低硬度的前胶辊,中硬度的后胶辊形成的前、后钳口握持力不匹配。
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开发的WRC890铝衬中胶辊,黑色、实物邵氏硬度94—95°出厂外径25.2mm,铝衬内径19mm胶体厚度2.1mm,套制在6819轴承上替代6825中上罗拉铁辊。上胶圈包覆在890中胶辊上,形成3mm厚的弹性体,比中铁辊胶圈工作硬度下降2-3度,与下罗拉形成一硬一软的比较充分的弹性钳口,受压变形增加对下罗拉的包覆,钳口处对纤维纵向形成一段弧线,横向形成一曲面,与纱条表面的接触面增大,使边缘纤维受到较好的握持和控制。由于中胶辊表面摩擦系数大,对上胶圈的摩擦动力加大,使上胶圈运转稳定。同时由于上罗拉外径增大0.2mm胶圈受到适度的张力,胶圈运行平直,不易发生弯曲起拱现象。上下胶圈工作面贴紧,对纤维变速点,边缘纤维,弯钩纤维有较好的作用,有利提高成纱质量。
使用890铝衬中胶辊有下列优势
1、由于弹性作用上、下胶圈工作面接触更为贴合。使上下胶圈运转更稳定,同步性更好,降低了滑溜率,据嵩岳集团的报告,采用中胶辊后,上下胶圈滑溜率从2.37下降为0.87,标准差从0.525下降到0.283。说明不但滑溜率下降,而且运转的波动状况也有很大改善。
2、成纱质量得到较好改善,不但条干CV%水平提高,细节、粗节改善,而且条干锭间差明显降低,据江苏通裕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抽样和试验比较JT/C13tex纱。使用890中胶辊后,条干CVb 2.61下降到1.57,细节从20下降为13,粗节从85下降到75。安徽华茂公司使用结果表明条干、细节、粗节都有较好的改善。
3、使用890中胶辊后,消除了中铁辊生锈、铁辊表面粘结杂质飞花结块现象,在中
罗拉有少量、微小杂质粘结情况下,能减轻其危害的影响。
而采用旧胶辊有以下缺点:一硬度不足,早期效果较为显著,但中期因长期受压而中凹,试验表明三个月后中凹7丝,条干恶化。二硬度不匀,旧胶辊一般已用过二年以上,由于老化程度不同。引起硬度不一致,会影响成纱质量锭间差。
使用890中胶辊注意点
我公司有单只890中胶辊供应,和套制在无锡瑞普斯纺织轴承公司生产的6819轴承上的成套供应。890铝衬中胶辊运用竖式套辊机套制,与细纱、粗纱铝衬辊套制方法相同。套制后要逐只检查,外径最好精磨一次,外径保持在25.1—25.15ram。必须防止中胶辊外径不一致,否则会影响锭差。由于890中胶辊胶体薄,硬度高,磨砺时进刀量一定要小。磨砺表面必须细腻光洁。表面用涂料笔涂处理。也可不作处理,但要视磨砺及车间管理条件而定。用旧的6819轴承制作,一定要剔除已损坏,间隙过大的。轴承加油要适量。
更多并粗会议论文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