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三五岁的孩子,穿着汉服、拜着孔子、诵着古文、练着武术……此情此景发生在福田区景田社区一民宅内,昨日(17日)上午,深圳首家童学馆开课。“现代私塾”的教授方式引发家长的议论:孩子扮作古人模样学习,到底是否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还是一种作秀?
孩子穿上古装感觉像拍电影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童学馆,浓郁的国学气息扑面而来:教书的女“先生”赤脚穿着无领、巨袖、对襟的长袍,几十名三五岁的孩子穿着汉服、戴着冠帽坐在蒲团上,摇头晃脑朗诵着《新三字经》。上课前,孩子们要先向悬挂的孔子像行叩拜大礼。有的孩子很是好动,束腰的汉服让他们很不适应,不时在蒲团上挪动,还把高高的帽子取下来把玩,有的孩子看着旁边小朋友的服装忍不住笑起来。不少孩子说,穿上古装让他们感觉像在拍电影。
这一新奇的上课方式也让一旁的家长们议论纷纷,有家长提出,如果是教学,这样的装束和膜拜礼是否必要?在童学馆馆长李广斌看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对于带动孩子对于传统国学内容的认知非常重要,它会给孩子提供更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
教学内容玩新奇开课先看动画
不只是形式上“复辟”,李广斌还在教材上动了一番心思。他说,童学馆没有直接使用《三字经》、《千字文》等古代蒙学教材,而是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了“水墨动画”、“民间游戏”、“书法练习”等趣味内容。昨日一开课,孩子们就坐在蒲团上观看了水墨动画《三个和尚》,咯咯咯的笑声从孩子们中间响起。
记者从童学馆的课程设置表看到,共设置了《国韵诵读》、《蒙童礼仪》、《吐纳入定》、《水墨动画》、《历史动画》、《民间游戏》、《书法练习》、《国艺鉴赏》、《蒙学经典》等九门课程。
提及号称全国第一家私塾的孟母堂,李广斌表示,前者是全日制教学,而童学馆只是利用周末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计划让3—8岁的孩子每周来童学馆学习半天,持续4个月接受“国学”启蒙教育。
如此,现场就有家长提出,这其实就是经过包装的周末兴趣班。
相关新闻
网友穿汉服赴《夜宴》
“真好看!我能不能穿一下?”“这是什么衣服啊?”昨日下午3时左右,深圳十余汉服爱好者身着各式汉服,在罗湖区金光华广场金光华电影院观看《夜宴》,引来影院观众的围观和热议。
“我穿着汉服从家里过来,一路回头率都特别高。”丁先生不无自豪地说。在影院门口,记者看到,这群汉服爱好者中,丁先生身穿蓝色直身汉服,里面一件白色中衣,脚上一双白底黑色布鞋;唐先生则穿着白色花纹类似袍子的深衣;身材苗条的肖小姐穿着一套银灰色花纹的褥裙,格外显眼。引来影院里众多观众围观和热议。
“我觉得应该是古代人穿的一种衣服吧,第一次看到,真想穿一下”孟小姐羡慕地说。丁先生随后从包里拿出一套汉服,满足了孟小姐的愿望。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观众,几乎没有人知道丁先生他们穿的是汉服,也很少有人听说过“汉服”。
据丁先生和唐先生介绍,深圳目前汉服爱好者很多,经常网上联系的有100多人。“听说冯小刚拍了反映唐朝盛世的片子,我们觉得要支持,就组织过来了。”唐先生说,“片中的服装确实很美。”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