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炼苗蹲苗,提高棉苗素质。由于棉花苗床内小气候环境条件与外界大气候的环境条件相差较大,棉苗不经过一个揭膜炼苗过程,往往不能适应大田的气候环境,容易造成“伤风苗”、“冷僵苗”。因此,要把炼苗移栽作为缩短缓苗期、栽后促早发的关键着子来抓。具体方法是,在移栽前3—5天,采取先通风后揭膜,先白天后夜晚的办法,逐步揭膜晒床炼苗,促进棉花老健,以增强棉苗对大田气候的适应能力。炼苗期间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遇寒潮、降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来临,要及时盖膜护苗,防止伤苗损钵,坚持做到苗不出床,膜不离田。麦油后移栽棉花,因苗龄长、株高叶多、光照矛盾突出,协调大苗与壮苗的难度大,要全面进行搬钵假植蹲苗,控上促下,提高棉苗素质。时间上应掌握在移栽前10—15天进行,以手搬为最好,既剔除哑钵、大小苗分开,又比铲钵的断根控长效果好。在假植过程中要及时补土、补水、补肥,盖膜保温防雨,防止僵苗和损苗现象的发生。通过适当炼苗和及时蹲苗,确保培育壮苗,实行大壮苗移栽。 调整组合密度,协调群个体矛盾。按照杂交抗虫棉的生育特点和生长特性每亩密度适宜控制在1800—2000株。茬口条件好的空白茬口和套栽棉进行1米等行移栽。对过小组合的,应采取双行改单行移栽;对组合偏小的田块,采取四改三(或三改二);对麦幅大空幅小的田块提倡两早一晚移栽,即先在边上空行中移栽2个单行套栽棉,再在麦收后畈子的中间移栽1个单行麦后棉。麦油后移栽的提倡1米等行移栽。对西部地区冬季已开塘但行距不合理的麦后棉田采取留边上两行,中间两行并一行重新开塘移栽。 施足棉花基肥,打好早发基础。棉花活棵靠水,发棵靠肥。施足基肥不但可以满足苗蕾期棉花生长的营养需要,而且是全生育期养分供应的基础。要按照棉花简化平衡施肥的要求,施足移栽基肥。东部套栽棉要提前做好整地、开沟施肥等工作,移栽时要抢墒移栽。西部?油后棉因季节紧张,可先移栽后施肥。栽后3~5天内及时在株间开塘施肥,确保棉苗醒棵后就得力。在肥料品种上要改变过去单用磷酸二胺抓塘的习惯,大力提倡用复合肥,以增加钾的用量。在施肥数量上,每亩用45%的“史丹利”硫酸钾复合肥25—30公斤加锌肥1公斤,也可用碳铵30公斤加磷肥25~30公斤加钾肥10公斤加锌肥1公斤混合施用。对高产棉田和缺硼棉田每亩要加用“持力硼”200克与基肥一起施用,以补充硼元素不足。要改进施肥方法,做到肥钵分开,防止钵塘施肥造成肥害僵苗。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