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民币升值逾10% 出口商感受重压


    8、7.9、7.8、7.7、7.6……汇率改革启动以来这一连串的数据变化,一直挑战着中国出口商的心理承受底线。13日,这个数据逼近7.51元关口。至此,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10.11%。两年来,汇率的持续改革,使得中国出口行业格局悄然改变。有些人,逐渐被经济变化的洪流淹没,而以曾仲康为代表的出口商,被逼寻找出路。但他们的重生,犹如初生的婴儿,富有生命力,却很弱小。
    触角
    蚂蚁觅食,常用触角试探。是食,则进;非食,则退。人民币升值,让出口企业“觅食”遇到了困境,旧有的运作模式延伸到销售市场,“食物”的数量锐减。这就需要企业多生“触角”,经营上进行调整,甚至把终端销售纳入自己的营运模式。其实,这也体现了企业生存的一个原则,有利则进,无利则退。
    外销困难只有转战国内市场
    2007年9月15日,下午3点。曾仲康极力提高自己的声音,却掩饰不住疲惫。上月底,他刚刚成功筹建了公司在成都的首家服装专卖店,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年内,公司的秋冬装将在国内大规模上市。对于疲惫的解释,他说,发了低烧。累的。“没有办法,外销困难,形势太紧张,我们只有在国内市场抢占先机。”
    压力!利润!有人萌生退意
    接单,贴牌生产,给经销商发货,这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商们选择的外贸基本形式。过去,很少的企业有海外市场销售渠道,也无需承担出口
    服装的销售风险,中间环节由经销商操控。但这也意味着,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生产加工企业,只能获得极其微薄的利润。如纺织服装的利润,只有7%左右,这个比例换成实际价格往往只有几角钱。
    而这些外贸利润,是通过美元兑换人民币而得,汇率改革以来,四川服装出口企业账单上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越来越少。曾仲康所在的九星服装,每生产一件服装就要少收入1.5元,6月,工厂少收入3万多元。综合工资、税收等因素,一个月收入平均下降了10%。
    为了抑制顺差,维护我国出口秩序,7月,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正式实施。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率由以前的13%减低至11%。四川万事康服装老总宁勇表示,7月之后,广东已经有1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先后关门歇业;而曾仲康在武汉和浙江的同行,也萌生了退市的想法。
    事实上,由于服装生产的资金要求少,门槛低,造就了该行业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曾仲康表示,过去,一个老板买两台缝纫机,雇佣几个小工,开个小作坊就可以从事服装生产;现在,四川有上千家纺织服装厂,规模扩大,成本增加,都考验着这些出口商,他们正经历着周围同行纷纷离去的阵痛,也继续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越来越沉重。
    “我们是小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压力之下,九星服装在江汉路开了一家服装店。从国有企业川棉厂改制而来,因为享受配额待遇,九星服装的外贸出口之路一帆风顺,其生产的床上用品进入了美国、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按照WTO有关协议,2005年元旦,中国输往欧美配额取消,后来配额的协议经历了几次变化。“相关的限制越来越多,外贸也越来越不好做了。”特别是人民币两年来一路飙升,曾仲康说,他不得不考虑放弃部分国外市场,内销的比例从过去总销售额不到20%上升为50%。
    7月底,曾仲康组织10多人到成都各大商场、商业中心做市场调查。获得市场反馈信息之后,马上着手筹备,不到一个月,公司的首家专卖店开业了,投入为100万元。“很急,形势也太紧张了。”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的调整,让九星服装平均每个月损失5万元。因为与买方协商把价格提高,他们已经不敢贸然接单,7—9月,该厂就少签了价值30万美元的货单。同时,为了防止人员流失,他们还要倒贴钱维持生产。
    转做内销的还有成都美丽点鞋业,该公司老总熊代宇表示,如今国内市场也成熟起来了,内销对外贸企业来说也是一次重生。“不过,我们对国内市场还太陌生,还是小学生。”面对竞争同样激烈的国内市场,曾仲康说,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眼界
    人民币升值,很多出口商,往往只看其负面,不看其正面。人民币升值的表象,让众多出口商赶紧“勒紧裤腰带”,采取“避”和“逃”两种方式。正因为有这么多人的“退缩”,反而让出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其实是“有机可乘”。选择开拓多国市场,表面上看是迎难而上,实际上是眼界开阔,市场越大,利润越大。
    消化压力选择多国开拓市场
    人民币升值,让出口商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川康源农产品(21.90,0.00,0.00%)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德彬,选择了多国开拓市场来消化压力。农产品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的反应快得多。傅德彬去年底结算,公司因为人民币升值,亏损了近30万元。随着市场的扩大,估计今年要发几百条柜的货出口,因为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今年的损失比去年要翻几番。
    减少损失每月调整一次价格
    为了减少损失,他与客户协商,依据汇率的变化,每月做一次价格调整。之前,为了留住市场,他宁肯自己消化损失,也不提高价格。“但成本越来越高,已经没办法消化了。”今年前往东南亚一条柜的货物运输费用从过去的1.7万元涨到了2万元,涨幅超过了10%,由于成都水果的境外知名度提高,市场需求量也增大了。以台湾为例,去年,康源对台红星猕猴桃发货量只有一条柜,今年,截至9月已经发出了10条柜的水果。虽然今年红心猕猴桃的总产量有所上升,但由于需求猛增,收购价也从去年7元/公斤上涨到14元/公斤,涨幅高达100%。
    免费发送成都水果被人疯抢
    “考虑到旧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承受能力,其提价空间并不大。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就只能多国开拓市场。”今年以来,该公司的外贸负责人就去了三趟印度。之前,傅德彬到了周末还有喝茶打麻将的时间,如今,忙于在不同的城市间穿梭。为了新市场的宣传和推广,该公司花了近50万元,采取到各种食品博览会上发样品、搞品尝推介会的形式扩大公司影响。9月初,他们就到泰国参加了世界酒店食品博览会,并运了近一吨的成都水果,免费发送给现场参会者品尝。为了推广,短短几年,他的水果免费发送到日本,新加坡,甚至荷兰。
    开拓一个新市场给他带来的震撼前所未有,在泰国,山东梨的利润比国内高出100%,在印度,新西兰猕猴桃卖价比成都贵了将近1倍。“送出去推广的成都水果,在当地被人疯抢,我们现在的订单,比以前多了几倍。”
    不卖我的品牌就终止合作
    和服装纺织行业一样,过去成都水果也是贴牌出口的。因此,在水果出口链条上,成都水果商处于被动。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除了提高水果质量之外,本月,他们完成了国外商标注册,开始在国外市场打自己的品牌。公司生产的柑橘和梨,已在有关部门完成了水果基地备案注册,由于包装上有详细的出处,水果无论销往哪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生产溯源,从而建立了市场的信任度。在过去几年的市场推广下,成都水果在国外已渐有名气,“现在,经销商必须卖我的品牌,否则,我们就和他们终止合作。”

(天府早报) (E04)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