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 朴实尚武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658万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内。广西彝族人口共计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

  广西彝族是在不同时期从滇黔等地迁来的,何时迁入,说法不一,但至迟在明代初年已陆续迁入隆林等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广西的彝族,按当地习惯说法,可分为黑彝、白彝、红彝三种(这里主要是按衣饰分,而不是等级意义上的黑彝、白彝之分),居住在隆林、西林县(自治县)的彝族基本上是黑彝。他们一部分来自滇西,一部分来自云南的东川、会泽、曲靖一带,经黔西南迁入隆林、西林。其语言、衣饰、习俗与四川凉山、黔西北、云南楚雄、大理等地的彝族相近,如尚黑色,男子头扎”英雄结”,身披”擦瓦尔”,女子着右衽滚边上衣、长裙、过火把节等。但现在隆林这部份彝族,原来的服饰、节日习俗已变化,与当地壮、汉族相同,语言仍与川、滇、黔的彝族相同。

  居住在那坡县的大部分彝族(如达腊、念华、者祥、坡报等村屯)是白彝,由滇南一带迁入。他们的语言、衣饰、习俗与滇南富宁一带彝族相同,尚白色,主要衣式为白衣(虽绣有各色丝线图案,但不掩白底色)、黑裤加黑头帕、花头格巾和绑腿,妇女腰佩大黑腰坏。最隆重的节日为跳公节,不过火把节。该地彝族与隆林彝族语言,衣饰,习俗都差别很大。

  居住在那坡县的坡伍、坡康、达汪等村屯的人数不多的部分彝族是红彝(又叫花彝),之所以叫红彝,据说是因为衣着花红且喜欢”吃红”,如过年节用猪血、鸡血染红糯饭,喝生血等。这部分彝族操另一种口语方言,与黑彝、白彝言语不相通。

  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广西彝族使用彝语,多数兼通汉语,也懂附近的民族语言,如苗语、壮语等。彝文只有个别摩公识得少许,基本不使用。

  广西彝族多居山区从事农业,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稻谷、红稗、豆类等。经济林是油茶、油桐、八角、杉木以及养牛、马、猪等。人民生活简朴,住房为石砌房基泥墙屋或木板干栏房。原来交通极不方便,运输全靠肩背马驮。解放后修了公路和不少简易机耕路,情况已大有改善。如那坡县者样彝族与外面交通一直靠步行爬山,1989年元月正式修通公路,汽车通到彝寨山脚。

  彝族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重舅权,重女方亲戚,习惯实行姑舅表婚,部分地区流行入赘婚。婚丧习俗颇有特点,如舅舅对外甥的婚约有较大支配权,死了人先要向舅家报丧。女婿在有红白事时和各种节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等。

  彝族人珍管铜鼓,铜鼓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凡遇年节都在公坪中敲铜鼓,跳铜鼓舞,建新房和白事时也使用铜鼓。敲铜鼓跳新房,遇丧事则敲铜鼓送葬,结婚等喜事一般少用铜鼓,但若远来客人多,也可以使用。彝族人一听见铜鼓敲击声,就会情不自禁地起舞。

  节日活动较多,除与汉、壮族相同的外,还有三月三护林节,六月六爱鸟节,八月二十三日修路节,十月的丰收节等,以及”抹黑脸”、”打磨秋”、”跳房”等活动。流行的舞蹈有铜鼓舞、芦笙舞、二胡舞,民歌有酒歌、情歌、起源歌、送葬歌等。重祭祀,诸事多请摩公喃吆占卜。



21/212>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