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庆:促传统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意产业发展


  以建设“时装之都”为己任 促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意产业发展 

  十年前,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前辈们的倡导和鼓励下,在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杉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利集团有限公司、益鑫泰麻业服装有限公司以及各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第一代职业时装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于1997年12月5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博览会共举办4个专场发布会和5场联合发布会,设立并推出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7所时装高校、122位设计师、80家成衣及面料企业参加了展览。设计师和时装模特的全面参与,以及“动态发布”、“特装展位”概念的推出,终结了中国服饰类展会的“标摊”时代,确立了“T台秀场”在品牌推广和流行发布中的主导地位,迈出了中国时装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坚实一步。 

  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现了当时中国时装设计师队伍的整体面貌,而且从理论上和形式上,将“设计”带到行业思考的层面上。在“设计与产业结合”的主题引导和舆论推动下,设计师开始从抽象的服饰艺术表现转向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成衣生产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在产能扩张、价格大战和广告推销之后品牌竞争时代的即将来临。 

  为了巩固和扩大设计博览会的成果,切实推进成衣业由加工贸易型向品牌效益型经营升级,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决定于1998年4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名师品牌成衣发布周”。本次成衣发布周是在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基础上的又一次国际化尝试,得到设计师和企业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共举办了16个品牌及设计师的专场发布会和6场联合发布会。 

  “设计博览会”和“成衣发布周”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时装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为中国时装周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12月18日“时装周”正式落户中国,她诞生于北京,并将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 

  十年间,中国国际时装周经历了“入世”前后的国内外市场变化,经历了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产业转型,经历了温饱经济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活变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中国国际时装周得到了洗礼和陶冶。 

  1997—1999年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创立阶段。这个时期加工主导型的服装业一方面准备面对WTO之后的国际一体化竞争,另一方面迅速扩张加工规模以占据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针对成衣业寻求国际接轨和品牌经营的主观需求,时装周采取发布和展览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吸引业界关注,并依次推出“设计与产业结合”、“时尚与产业升级”、“品牌与设计师”三大主题,积极扩大时装周在服装业的影响,使其迅速成为与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并列的专业盛会。 

  2000—200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进入调整期。这一阶段处在“入世”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也是时装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与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同质化”,时装周放弃了贸易展览,集中精力打造创新发布平台、营造时尚氛围;博览会也剥离了一些文化项目,更加突出商贸功能。有所不为才能更有所为,经过整合和理顺,两者形成流行发布和贸易促进彼此呼应的互动关系。 

  2003—2006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在机构变革中走向成熟。随着50多年部门经济管理模式的结束,作为产业创新促进平台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不仅失去了经济部门的直接支持,而且还要面对更多机构项目复制和本位利益的竞争。这就迫使我们进一步面向社会,更好地服务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明确中国国际时装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方向。 

  十年来,先后有10个国家及地区的205家知名品牌和176位优秀时装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了380场作品发布会;36个国家的4万余名设计新秀,参加了时装周举办的43项专业赛事;每年一度的时装周颁奖典礼,共评选产生了9位“金顶奖”设计师、96位中国十佳设计师,9位中国最佳职业模特、58位中国十佳职业模特,以及一大批优秀化妆造型师、时装摄影师和时尚编辑。如今,中国国际时装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关注的时尚发布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品牌和设计师的创意与个性表现成为中外媒体报道的热点;中国国际时装周会集的时尚信息成为衣着消费的流行导向;中国国际时装周产生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为传统衣着产业升级提供了保障,而且成为工业服务业和都市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国际时装周参与创建的“上海时尚园”和“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为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中央和北京市、上海市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经过十年不断地努力,无论商品类别、主题表现还是媒体关注度,时装周都开始从产品营销层面向生活文化层面提升和转变。因此,中国国际时装周将以“时尚和生活文化”为主题,以“设计和创意”为手段,以“品牌和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促进都市产业发展和北京“时装之都”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年庆典,不是为了标榜和自我陶醉,而是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因此,我们没有准备载歌载舞的晚会,而是立足从新开始的决心,邀请著名的音乐家、雕塑家、设计家,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创作主题歌、主题曲、奖杯、奖章和奖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建设,能够传承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创新精神、专业态度和服务理念,使中国国际时装周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面旗帜。(中国服饰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