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广西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核查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茧丝办《关于开展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项目核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广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核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各市、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检查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按要求开展了项目核查工作,自治区经委和有关专家随同国家茧丝办副主任王北鹰同志进行了实地抽查,并召开了“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 

  一、 工程实施基本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西实施的6个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全部按商务部的实施要求,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改)种优良品种的桑园63108亩,带动当地非项目实施区农户扩种桑园12000亩;新建和改造蚕房73737?;新建和改造小蚕共育室262个、18418平方米;示范推广方格蔟932.38万片;6个项目共完成投资5512万元,其中桑园建设3039万元、蚕房建设852万元、小蚕共育室建设510万元、推广方格蔟920万元、配套蚕种场建设192万元。 

  通过“东桑西移”基地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组织链、产业链、科技链和信息链,广西的茧丝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桑园面积达到了201.48万亩、新增面积为20.88万亩,蚕种发放量302万张、同比增长20.25%,累计收茧9.07万吨、同比增长43.21%,白厂丝产量4100吨、同比增长48.76%。 

  广西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 落实组织协调机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在项目申报和准备实施阶段,自治区经委党组便明确分管领导,将工作任务落实到轻工业处(自治区茧丝办)。在项目下达后,自治区茧丝办按照国家茧丝办要求,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承担县(市)、龙头企业和蚕种场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一是项目实施工作由县(市)政府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二是制订当地桑蚕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区安排在桑蚕业发展的重点乡镇;三是龙头企业和配套蚕种场要组建以企业(单位)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四是各自制订包括桑园建设与布局,蚕房、小蚕共育室建设和改造,方格蔟示范推广等具体内容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完成。 

  (二)完善产业链,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 

  蚕桑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产业,产业链长。“东桑西移” 基地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蚕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大力发展“契约生产”,实行定单农业,浦北县桂合丝厂、横县桂华有限责任公司、平南中丝公司都分别与农户签定了“蚕茧收购价最低保护合同”,其中浦北桂合丝厂等企业还对农户实行二次返利。由此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蚕茧收购站的布局日趋合理,缫丝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推进蚕桑专业化生产,提高蚕桑产业化生产水平。各蚕桑建设基地加大小蚕共育室建设力度,其中横县云表镇小蚕共育率已超过95%以上,全县的小蚕共育率达到了75%。通过推广小蚕共育,提高了当地科学化养蚕的水平,提高了蚕茧质量。 
  3、组建乡村蚕桑协会(合作社),逐步地使蚕农以一个“整体”参与到蚕茧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领域中来。平南县通过成立蚕农协会还制订了控制脱皮激素使用、严格消毒防病、不出售毛脚茧等公约,并开展了“创建品牌蚕茧”及自我服务等活动。 
  在“东桑西移”项目的推动下,横县、柳城等重点县已形成了“育苗-种桑-肥料-蚕种繁育-小蚕共育-养蚕-蚕药-收购-烘茧-流通-缫丝-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桑蚕产业化发展。 

  (三)加强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蚕桑科学化种养水平 
  一是建立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各项目承担县积极与自治区及市级桑蚕研究、推广部门和单位结对,建立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关系。在项目实施乡镇、村、屯培训技术骨干2000人(次),为基层技术指导网培育了大批骨干力量。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各项目实施县组织了大批蚕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大面积的种桑养蚕的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6个县共发放资料8万份(册),培训蚕农近2万人(次)。柳城县蚕业中心还充分利用柳城县鹏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配备的蚕业技术服务车和多媒体设备,采取了集中课堂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巡回指导和培训。 

  (四)构建蚕桑信息网络,加强宣传引导。项目实施县非常重视宣传引导,构建蚕业信息链,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科研生产技术以及市场动态等情况的平台。平南中丝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了与全国各地丝绸生产企业、出口企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优势,广泛收集和整理丝绸行业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对蚕桑生产、蚕茧收购及缫丝生产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通过公司茧站及相关业务协作单位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蚕农。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先后有5篇有关“东桑西移”工程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有20篇文章在县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有30多个会议新闻报道在县电视及广播电台播出。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对横县在推进“东桑西移”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小蚕共育和使用方格蔟的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部份贫困山区乡镇一级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技术服务跟不上,良种良法推广不够到位,加上一些老蚕区的农民因思想观念滞后,对种桑养蚕新技术接受意识和能力不强,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发展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小蚕共育技术和方格蔟上蔟技术的入户率有待提高。 
  (二)个别桑蚕生产处于起步阶段的基地县,群众对扶持的依赖性比较大,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较低,今年鲜茧价格回落后,部分群众好曾想放弃养蚕,不认真管护桑园,种桑养蚕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三)一些地方由于养蚕农户分散,工商执法队伍人员少,无证抢购蚕茧、收购毛脚现象仍有发生,影响了鲜茧收购秩序。 

  四、改进措施 

  针对核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科技兴蚕。培育蚕桑优质品种,广泛推广和使用先进的种养技术及发展生态蚕桑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配套开发的原则,重点发展和优化桂西北、桂中、桂南优势产业带。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优质基地建设,通过优势桑蚕大县和优质示范基地的建设,迅速提高广西的蚕茧产量和质量。 
  (二)发展丝绸加工业,形成产业集群。抓住东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利用自治区的原料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等形式,大力发展丝绸加工业,延长茧丝绸产业链,提高茧丝绸产业综合效益,实现广西丝绸工业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茧丝绸业宏观管理,建立良好的生产收购秩序。继续贯彻执行国家规定,加强对缫丝、绢纺企业生产准产证和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管理,建立蚕种生产、经营准入制度,促进茧丝绸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快茧丝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鼓励区内大专院校设立茧丝绸相关专业,增加蚕桑及丝绸专业人才;二是与区内外大专院校合作,采取定向培养、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大批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三是通过与区外丝绸企业的合资、合作及东部有实力的丝绸企业到广西投资建厂,引进和招聘各类人才。四是通过由政府支持建立茧丝绸人才小高地,以吸引国内外各类专业人才,为自治区茧丝绸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五)进一步推进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蚕农和区域的专业化蚕茧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实行种养加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把蚕桑生产、缫丝、丝绸等深加工和内外销售机制有机联结成一个完整产业系统的蚕业经营方式,促进茧丝绸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网) (E09)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