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谁将成为福建服装业的“狼”中之王?

 

  “七匹狼”“希比狼”“柏狼”“雄豹狼”“七霸狼都”“拼王狼”“搜狼”等,福建服装品牌有近三十匹“狼”,近年来,这些“狼”不断地被市场所淘汰。

  狼具有勇猛顽强、忍耐执著和很强的团队精神,因此,人们都很崇拜狼族文化,甚至狼已成为凝聚某些群体意志的图腾。自从福建的周少雄注册了“七匹狼”商标,并成功运作之后,“希比狼”“柏狼”“雄豹狼”“七霸狼都”“拼王狼”“鲍斯狼”“搜狼”“雄威狼”“千里狼”“彪狼”“驰之狼”“凯旋狼”“北方狼”等近三十个服装品牌相继在福建诞生。他们都希望能够借助于狼的精神和通过已经有名的“七匹狼”的名气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但是,当前在福建除了“七匹狼”“雄豹狼”的名字还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之外,其他的“狼”几乎不见踪影,在百度搜索一下,“狼”的种类也不过几种。 

  据福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福建原有的近三十匹狼中现在仅有“七匹狼”和“雄豹狼”成长并壮大起来,其中一部分“狼”发展一般,其余的“狼”有的已经“死掉”了,有的还在“半死不活”、“苟延残喘”地存在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服装品牌都在不断争夺着市场,这些存活的“狼”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吃掉”别人,要么就被别人“吃掉”。专家分析,对于这些“狼”,他们一定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那么,谁将会成为福建服装品牌中最后的“狼”呢?

  市场培育了“狼”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装品牌不多,市场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少之又少,而且价格较高。在那时,大部分人穿的衣服还是在裁缝店里制作的,如果有人能穿上一件雅戈尔的服装,就令人羡慕不已。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特别是受国外的服装款式的影响,几个品牌几个款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市场上呼唤能够出现一些服装品牌,能够满足人们在价格、设计、面料等方面的需要。当时,在福建做服装经销的周少雄看好了品牌运作的大好前景,而且给自己创建的品牌起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名字“七匹狼”。那时的周少雄认为:“把产品叫做‘七匹狼’,就是将狼的顽强和团队精神变成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定位一定会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事实证明,“七匹狼”的出现,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低价格的要求,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全新的服装设计款式和面料,还带来了更多的着装文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过一段时期市场发展,“七匹狼”品牌引起了同行企业的关注,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制作服装的硬功夫,何不注册一个商标,卖上一个好价钱呢?于是跟风而来,从设计款式、品牌名称、服装面料到服装包装等都大加模仿,使福建大地上诞生了“希比狼”“柏狼”“雄豹狼”“七霸狼都”等二十几匹“狼”,一时形成了服装产业的狼群。

  在那时,服装市场供小于求,无论制作什么款式、什么面料、什么品牌的服装,都会有消费者光顾。大多数的消费者也认为,穿着茄克比起西装舒服多了,有个性,价格也便宜。于是,“狼”群不断壮大,直到上个世纪末。

  市场淘汰了“狼”

  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市场的发展,不但培育了“狼”群,而且培育了“虎都”“东北虎”“金虎”“拉虎”等“虎”群,还有各种各样的“兔”“豹”等服装品牌。但无论是“虎”、“狼”“豹”还是“兔”,这些服装品牌主要都是做外贸或贴牌出身的,他们以跟随为发展基点,缺少自己的企业和品牌文化,只是一时看到别人做品牌的好处,于是也不断转行跟着做,在市场发展的早期,跟随也带来了不少的利益,这类企业也吃到了做品牌的甜头,从而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在众多“狼”品牌刚刚学会跟随时,那些“头狼”,也就是像“七匹狼”“雄豹狼”这样的最先有意识打造服装品牌的企业,已经进入从单一的品牌文化步入到企业文化阶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坦言,人们在求得服装有御寒保暖实用功能的同时,对产品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服装产业必须与文化相结合,从文化性产业做起。

  “雄豹狼”总经理庄顺德对服装品牌文化的诠释是:服装品牌,体现的是消费者的身份、尊严、地位、品位及对成功的渴求。可以说,“雄豹狼”服装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穿着体验,从这种体验中使消费者自身的身份、个性得以完美的诠释。而能够带给消费者切身感受的不再是简单的舒适与得体,而更多来源于品牌的定位及文化。 

  专家们指出,品牌文化的打造并不仅仅局限于请一两位明星做形象代言人,也不是在中央台投入上千万元就可以造就的。品牌文化的确立是个长期的过程,是整个企业管理、经营、人才、产品设计等文化多元发展的一种综合体现。这种品牌文化树立要投入的决不是一、二千万元的成本,而是一种具有长远发展目标又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

  在福建,上述两家品牌通过给品牌赋予文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获得了发展。

  但是,绝大多数的“狼”却还停留在跟随的功夫上。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产品设计、加工,或者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媒体上做一下广告而已,在打造品牌方面几乎没有长远的目标和相应的举措。

  随着人们对品牌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国外品牌的涌入,消费者的品位已越来越高。他们的选择是有文化内涵、有个性的服装品牌。

  于是,这些没有差异化的“狼”的那些简单抄袭、模仿、雷同的商品越来越不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他们的市场不断地萎缩,他们的利润不断地降低。代理加盟商纷纷与企业解除合同,转向其他服装品牌。没有了客户的支持,这些“狼”就只能被饿死,或者被并购,从此销声匿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服装品牌的“狼”群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狼群。在各自为战的服装企业里面,服装品牌不会像狼一样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他们是在一个有限的市场中,通过竞争来争夺仅有的一块蛋糕。专家指出,世界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品牌的经营更加困难。为此,打造品牌灵魂工程、增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品牌竞争力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品牌的竞争力绝对不是模仿、抄袭能力或跟风、想象,而是一个品牌的文化赋予这种产品的文化内涵。品牌只有具有了这种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处于不败之地。

  “七匹狼”“雄豹狼”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不断发展壮大,其原因就是注重了服装品牌文化的建设,在差异化的竞争之中求得生存发展。周少雄认为,一个品牌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才可以在品牌海洋里不被淹没,脱颖而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才可以在自己的细分市场有号召力和吸引力;才可以得到目标消费者的清晰认知和较高认同。“雄豹狼”总经理庄顺德对此说:“在知名品牌体系中,任何品牌都要有自身的个性,企业必须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产品文化,而不是复制别人的文化。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

  品牌专家刘亚舟认为,“狼”服装品牌竞争就如同是达尔文所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一样,只有不断提高品牌的竞争力,突破以前的模仿、抄袭与跟风现象,体现品牌个性和内涵,才能摆脱被饿死、被吞噬的命运,成为“狼”中之王。(服装时报)(E09)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