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竹节纱的生产一般是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控制细纱机的中后罗拉变速运转,或控制前罗拉变速运转而增加喂棉量,从而生产竹节纱。调节电机运转规律可生产不同规格与规律的竹节纱。
(1)用正常纱线质量指标考核竹节纱的缺限
生产中,正常纱线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号数、重量CV值、重量偏差、断裂强度、单强CV值、捻度、捻系数、捻度不匀率、黑板条干、黑板结杂、条干CV值、纱疵等指标。竹节纱除具有竹节长度(节长)、竹节间基纱长度(节距)、竹节粗度(节粗)、竹节的规律等指标外,也应具有正常纱的一些考核指标,但有些指标需要去除或改变。
①细度。现在竹节纱的细度指标较混乱,有的按实际百米称重(即与正常纱线相同)而得,其缺点是细度指标不能很直观地反映出纱的粗细规格。如27.8 teX竹节纱,其基纱有可能是14.5 tex也可能是19.4 tex。有的按竹节纱的基纱号数命名,如基纱号数为27.8 tex,则叫27.8 tex竹节纱,不能直观地反映出竹节纱的综合情况。
②条干。对于竹节纱来说,黑板条干、Uster条干已无实际意义,应去除此项指标。但若对比竹节大小、规律可以用黑板条干。
③捻度与断裂强度。由于竹节纱节粗节细,捻度分布很不均匀,粗的地方捻度少,细的地方捻度多。所以造成此二项指标的不匀率较大。
④捻系数。受捻度及号数影响,捻系数不能准确反映竹节纱真实的捻度分布情况。
⑤10万m纱疵无法考核。
(2)建议竹节纱应采用的质量考核指标
综上所述,考核竹节纱的质量状况,应按号数、重量偏差、重量CV值、平均强力(断裂强度)、最大强力、最小强力、平均捻度、棉结、棉结杂质总数、竹节纱具有的竹节长度(节长)、竹节间基纱长度(节距)、竹节粗度(节粗)、竹节的规律等指标较为适宜。
其中号数可写为“基纱号数/综合号数”基纱号数为竹节纱装置不起作用时细纱机纺出的竹节纱的百米称重号数,综合号数为竹节纱装置起作用时细纱机纺出的竹节纱的百米称重号数。如:基纱为19.4 tex综合号数为27.8 tex,则可写为19.4 tex/27.8 tex竹节纱。
实际生产中,一般竹节纱都是和正常纱搭配使用。如经纱为10根正常纱配3根竹节纱,此时可以把竹节纱基纱设计为该经纱所用正常纱的号数(或者稍微偏细,这样能更好地突出竹节纱的布面效果),而竹节规格、规律按布面效果要求设计。这样,综合号数也就确定了。
对于竹节纱,有些指标不太适用,尤其是号数更不统一,采用“基纱号数/综合号数”的命名方法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竹节纱的实际情况,给织造用纱选择带来方便,同时应针对竹节纱的特殊情况选择考核指标,真实反映竹节纱的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