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丝绸之路是德国人命名

  自从中央台三月播出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后,丝绸之路这条横贯中欧的交通大动脉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方方面面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条古道是如何开通的?中国为何被西方称之为“塞丽斯”?丝绸之路为何由德国人命名?……

  丝绸之路是一个让人充满幻想的道路。可是谁知道,丝绸之路也是一个无奈之路。最早的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之间自发形成的,但是汉武帝派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却是出于击败匈奴的无奈之举。

  从古至今,中国在北方尤其是西北的战略上,中央政府一直采取的策略是:保卫长安,割断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少数民族的联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打开河西走廊。如果要确保河西走廊,就不能放弃西域。这就是隐藏在丝绸之路繁华和热闹背后的苦衷,也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目的。

  今天人们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岁月里,那些悠扬驼铃是如何从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地中海沿岸走到关中平原的,这条道路究竟是怎样的一条道路呢?

  大体分为三条

  关于丝绸之路的走向,人们一般认为有三条道路,它们是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绿洲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甘肃和青海、新疆而达中亚、西亚的路。这条路在我国西北境内具体路线大致有北、中、南三条。草原丝绸之路是从中原历代王朝的京都向北越过长城、出塞外,然后穿越蒙古草原至中亚、西亚及非洲、欧洲的道路。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从今天的泉州、福州、广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北非、地中海的道路。

  丝绸之路就其开通的时间而言,要远远早于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比如在埃及的古墓中就已经发现了 3000年前的丝绸。众所周知,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因为有大量的丝绸沿着古道运往中亚乃至更远地方,也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名称。

  显然这说明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人们就已开通了商路。

  证据不仅在埃及发现,甘肃境内的绝大部分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松耳石和大理石石镯、玳瑁之类的贝壳。大理石来自云南,玳瑁一类的贝壳来自东南沿海地区,这些远方的东西是如何到甘肃来的?显然很早就有一条古道存在。

  人们曾经在宁夏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只鸵鸟蛋壳。这只用来装饰的鸵鸟蛋壳,被原始先民们穿了孔,用来悬挂在某个地方。鸵鸟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这说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和非洲之间就已经在来往。

  德国地理学家命名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按照人们的划分,绿洲丝绸之路大概分为三条,即北线、中线、南线三条。对于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些年人们争论比较大,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必要争论的问题。丝绸之路起点是以国都为起点的,汉唐时起点在长安、洛阳,而到了元明则在北京。一般意义上,人们都把长安洛阳看作丝绸之路的起点。

  一队队的驼队,在“咣当、咣当”的驼铃声中,告别长安,一路向西。那些来自阿拉伯等地的商人,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书籍,就这样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到不了目的地,或许病倒在万里古道上,或许在某个地方安家落户了,或许遭遇强盗命丧他乡。

  驼队出了长安不久,就面临着好几个岔路。有些商队选择了北线,他们沿泾河流域一直抵达平凉,过六盘山,向西沿祖厉河而下,在靖远附近渡黄河,再经景泰、大靖至武威,后沿河西走廊西行。这一条路通行于秦汉,可能是最早的驿道,相对方便一些。也有些驼队选择了南路,他们经天水、秦安、渭源至临洮,由临洮至金城(兰州)过黄河到河西;或由临洮西行至临夏,然后西北行至允吾(位于今天永登红城镇),或者直接去河西,或者走大河家进入青海,过青海湖,或到新疆、或到河西走廊。

  唐僧曾住庄严寺

  临洮为古陇西郡所在地,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抗击匈奴,都是从陇西郡出发。唐玄奘也是经这里去西域的。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这样记述的:“贞观三年八月,……有秦州僧孝达……,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兰州一宿。”。据说唐僧就是在庄严寺(今兰州晚报社内)住宿了一夜,然后从黄河铁桥一带,渡河西去。

  也有人选择其他道路。这就是丝绸之路的中路,他们从长安出发,走平凉,过六盘山,经华家岭、定西、榆中至兰州,入河西大道。由于条件限制,丝绸之路中路可能开通得更晚一些。在宋代之前,静宁至榆中一带,荒无人烟,而且森林茂密,后来随着树木的砍伐,这条道路才被人们开辟出来,再后来就演变成了明清时期的陕甘驿道。也有些人认为这条道开通得比较早,至少在唐代之前就已经使用了。

  实际上,丝绸古道的支线非常多,人们所说的南北中三线仅仅是个大体的划分。由于战争、气候等原因,这些线路随时都有交错,可以说在历史上整个丝绸之路都处在一种时断时续、时分时合的状况中。

  南线抵达临洮后,就有好几种走法。第一种走法是走扁都口道。扁都口就是史书记载的大斗拔谷。人们经过临洮后,从刘家峡莲花渡等过河(也可从兰州过黄河),经青海民和、西宁、大通、俄博,越祁连山扁都口(即大斗拔谷,在今民乐县境内),入河西走廊。

  第二种走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吐谷浑道。这条道路是比较艰难的,主要经过地段为鲜卑人建立的吐谷浑王国境内,所以人们将其称之为“吐谷浑道”。这条路从临洮、兰州至西宁、湟源、青海湖西南的都兰,经柴达木盆地北侧至新疆罗布泊南的鄯善,其走向大体与今青新公路相同。从总体上来说,这条道路比较平坦,没有特别大的山脉。这条道路非常久远,因为不用翻越大山,对于古人而言是比较轻松的。专家考证,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这条道路就是东西交通的主要线路。

  第三种走法经西藏到印度。人们由兰州出发至青海格尔木这一段和前面的第二种走法相似。然后,沿今天的青藏公路,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再进入尼泊尔、印度。或者从青海湖倒淌河南下,经果洛、玉树然后入西藏至拉萨。这条道路开通得比较早,人们推测秦始皇时,有两名印度僧人到咸阳,他们可能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但文献上有记载却在唐初,唐将侯君集等人到达黄河源头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也就是人们说的“唐蕃古道”。

  实际上,丝绸古道往往受制于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汉唐时中央政府实力强大,就以河西走廊作为主要交通干线;南北朝时代,宋、齐、梁等政权偏安江南,就由四川成都沿岷江而入青海道西行,与西域往来;宋代中央政府实力较弱,青海境内的道路就成为交通干线;明代置嘉峪关后,人们则侧重走嘉峪关至哈密间的大道。

                          来源:兰州日报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