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国制造业或掀回迁潮 已关闭部分中国工厂

        一个北佐治亚州的纽扣制造商作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关闭了位于中国的工厂。


  “嗨,美国制造总是最好的”,Scovill扣件有限公司流水线负责人AngieKastner说道,“我并不想让任何人失业。但我确实很高兴美国人又多了几份工作。”

  Scovill退出廉价的中国市场转而撤回美国,这是一个少见的警世寓言。中国,并非对所有制造业都是天堂。

  Scovill的总裁是第一个表示在中国大陆失败的人。但确实,中国经济的增长令工资、企业预期和生活水平纷纷上升,令美国企业在这里(中国)获利越来越难。

  美国制造商口中所谓的“中国价格”(节省30%-50%的成本)已经不复存在。Scovill公司退出中国之后,立刻发现在卡拉克斯维尔(俄亥俄州城市)比在中国更划算。同时,由于它撤回美国,170个美国人得以保住他们的工作。

  “但是,别指望从中国撤出就能扭转美国的就业局面”,专家表示。每个公司在全球市场都面临不同的挑战。例如,Scovill的墨西哥客户就从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迁往中国。

  “五、六年前,所有人都涌去中国,我们当时认为也应该去,以维持竞争力”,工厂经理MichaelLowery说,“我们因此学到了惨痛的一课。我们在中国失败了,我们对所处的环境一片茫然。但我们回归美国的决定,会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Scovill是至今仍然运作的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1802年创建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曾在1812年的战役中为美国海军生产制服。卡克拉克斯维尔的工厂距离亚特兰大北边90英里,开设于上世纪50年代初,十年前,这所位于北佐治亚州的工厂里有500个工人制造纽扣、钩扣、扣眼、按扣和拉链。

  目前,Scovill扣件公司在佐治亚州有250名员工。他们为婴幼儿连体衣生产按扣,为Wrangler牛仔裤生产纽扣,还生产橄榄球头盔的皮革下巴带。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Scovill的婴幼儿连体衣客户纷纷进军中国,牛仔裤客户也打算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分得一杯羹。2004年,Scovill在深圳建了一间工厂、几幢宿舍和一个餐厅。他们雇佣了大约500人,开出的时薪是2.2美元,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个相当诱人的数字。

  “制造商和管理部门以为,牛仔裤今后都会在亚洲生产,但并非完全如此”,Scovill总裁StewartLittle说,“在墨西哥的工厂已经很高效了。在西半球生产这些牛仔裤仍然有利可图。”

  Scovill的拥有者,纽约的一个私募股本公司,决定将其转为一个有更大利润空间的外商独资公司。这给他带来了麻烦。Scovill的实地管理人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香港人。但来自中国内地的工人们并不喜欢这个上司。而且中国的另一个习俗让他们措手不及:农历新年。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工人都会回家度过一周的假期。

  “大约20%-25%的工人不会回来,我们损失巨大”,Lowery说:“在一年内,我们会失去大部分工人。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难题。”

  中国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对收入有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人才可以挑选工作岗位,在那些竞争激烈的经济特区尤为如此。在这个过程中,Scovill失去了一批精英,他们不得不耗费时间培养新的员工。

  此外,不仅是Scovill,很多公司都遇到了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输成本的上升,导致Schovill向墨西哥的牛仔裤工厂出口的成本升高了。Lowery形容墨西哥的关税高得“令人发指”。

  最终,Scovill关闭了深圳工厂。经营两家制造同样产品的工厂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自2007年起担任CEO的Little表示,Scovill在中国损失了上千万美元。“幸好我们在最后关头忍痛‘割肉’,”Lowery说,“如果我们再硬撑上5、6个月,势必得全军覆没。”

  Scovill曾考虑过像其他跨国公司那样,转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缅甸、孟加拉或越南,但最后他们决定还是回到佐治亚。现在在卡克拉克斯维尔经营一间工厂也相对便宜了。雇员的工资减低了10%,大约13-14美元/小时。生产力也在这几年间大幅提高了,工人数量也削减了一半。

  经济政策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称,自2001年起,佐治亚州失去了6.04万个就业岗位。Scovill曾计划将佐治亚的员工数从250人缩减到80人,因此,这个最终撤出中国的决定保住了170个美国人的就业岗位--这对于一个失业率为11.1%的国家来说,是个不小的安慰。

  “中国不是乌托邦,”哈伯沙姆县(佐治亚州)商会主席JudyTaylor说道,“这个事件传达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我们自身拥有更优质的员工,比起为别的国家添砖加瓦,我们更应该把资金和工作岗位留在自己的地盘。”

  就像其他的受访者一样,Taylor怀疑其它的美国公司也已经陆续退出中国市场了。但没有人--美国、佐治亚和亚特兰大商会,国家制造商协会或是佐治亚州经济发展部--能够列出这些公司的具体名称。

  “这里未必会经历一场“复兴”,即便不是中国,美国公司也会寻找些别的地方,”,Little毫不否认制造业重返亚洲的可能性,“失业率可能会逐渐稳定和减少。但如那些在中国的企业认为自己正在失去竞争力,它们会转移阵地去另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回美国。”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