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有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白天主人下地劳动或外出,一般都不锁门,但不会丢失财物。在外拾到别人的物品,或发现别人丢失的财物,不能随便占有或损坏,要捡起来放在路边显眼的地方。对人以诚相待,日常生活中决不破坏公共财物。

普米族主要有晋昔节、转山节和尝新节。大部分普米族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七晚上吃年饭,也有的在初六的晚上,从初八开始视为新年的第一天,欢度“晋昔”。转山节的日期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区在七月二十五日。尝新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地以当地农作物收获情况而定,大多以村为主,各村的日子不一样,但最多相差天左右。尝新节一般过两次,也有过一次的,在小春人库以后和大春收割以后的几天中进行。节日期间,走亲串戚,举行文体娱乐活动,说唱本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祈求五谷丰收。普米族的房门外都悬挂着牛羊的骨头,据说这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同时也具有驱邪镇鬼的作用。
宁蒗地区普米族至今保留着古代“抢婚”习俗。“抢婚”是青年男女为婚姻受阻,采取一种“生米做成熟饭”的结婚方式。男女双方事先暗中商定婚期。结婚那天,姑娘仍外出若无其事地劳动。男方则派生辰属相相合的人暗中跟踪,看准时机后突然抢夺,抢得之后便高声呼喊:“某某人家请你去吃茶!”姑娘佯装反抗。早有准备的亲友们闻讯后迅速出击,与迎亲的人展开激烈争夺,由于人多势众,终将姑娘夺回,然后簇拥她回家举行隆重的出嫁仪式。尽管女方家长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默认,并准备丰盛的食物,为女儿出嫁进行庆祝。
普米族人自古以来就有以白色为善的习俗。其突出表现在祭祀之时采用的颜色,他们宰花牛和白羊罕大神,杀白鸡祭山神。在服饰上也不例外。

按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只能穿长袍大褂,13岁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成年男女无论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系腰带。
普米族的儿童,不分男女,在十三岁以前一律穿一件麻布衣衫,其形状大体如满族的旗袍,右开襟,腰部扎一根麻布腰带,头戴帽子,脚蹬皮鞋。女孩留长发,编成小辫,栓于前方,其上佩戴珠珠,以红珠为主,多者达千颗以上,重至一、二斤,衣领上配有银扣。女孩的帽子用布缝制,上边呈猫头形状,双耳挺立。
男孩的头发前部和左、右共有三根小辫子,后面没有,辫子比女孩多。有的地区男孩剃光头,只在头顶上留一小撮头发,编成一个小辫子。男孩喜欢戴用羊毛线织成的套头帽,在面部留有孔眼,帽顶有一个大线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