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兰州7月22日消息 (记者孟永辉) 世界上有一个黄土层最最厚的地方,它就是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区的庆阳市。这里不但是环江翼龙的摇篮、黄河古象的家乡、中国旧石器时代第一块考古化石的肇始、华夏农耕文化的源头、岐黄之术的故里,而且还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香包刺绣之乡。
走进庆阳,裸露在你面前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崭新的民间艺术瑰宝——香包,尤如一股强烈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好似一碗陈年佳酿令人陶醉。几千年来,庆阳香包就这样一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传承着历史文明,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新创的香包挂件更是风姿诱人,体现着新时代的风韵。
据资料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香包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四个香包,距今大约两千多年,再就是在甘肃庆阳华池双塔寺出土的一个金黄色香包,因为距今大约为一千年,所以庆阳人称其为“千岁香包”。中国刺绣源于西周,庆阳是香包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的庆阳是较为偏僻的地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这里保持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主要特征: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们通过精耕细作、种植庄稼为家庭成员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粮食;女人们则在家做饭、织布。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庆阳人独特的性格特征:男人粗犷豪放,女人含蓄内秀。特殊的分工和性格特征,使庆阳的广大妇女在布料、针织的天地里大显身手。
悠久的历史
香包,俗称荷包,耍活子,或“搐搐”,古时称香囊、香袋、香球、佩伟、容臭、《尔雅·释器》曰:“妇人之纬,谓之“缡”、又称“香缨”,这五彩制成的装饰物,集中代表民间艺术的风貌。汉时《礼记·内则》篇记述未成年的齐备,色彩绚丽,而民间艺术是采用红绿搭配,绚染色彩,力图形成特殊的色感美,具有装饰和赏玩的作用。香包具有香味,这香味来自于里面装有的有香味的中药材,如雄黄、艾叶、冰片、霍香、苍术等,所以在民间认为,具有驱除异味,杀菌除病,清爽神志的作用。
香包在庆阳还有着浓郁节日气氛的重要作用,每逢端午节,村民们起的大早,吃粽子、焖饭,喝雄黄酒,上门插艾叶、挂剑,小孩子则胸前佩戴各种动植物小香包,背上吊着螃蟹或青蛙香包,两肩爬两只卧式老虎(当守护神),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绣鞋,还特意绣着五毒或贴花的肚兜穿在衣服上面炫耀,手脚腕扎五色彩绳,取五色土之意,称为“续命绳”以示平安。在庆阳,包括香包在内的民间艺术作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香包等艺术品渗透在庆阳人生活的角角落落。庆阳香包的种类繁多,有服饰类,如:帽类、衣物类、肚兜类、鞋类、装饰类;有枕类,如:枕顶类、耳枕类、动物硬枕类、软枕类;还有包类,如:背包、手提包、腰包;还有挂件类,如:挂件串、软片挂件、坠挂、框形挂件、灯挂件;还有摆放件类、应用型类等等。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