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农业部:中国棉花供需出现了长期不平衡

 

    近几年,关于我国棉花产量到底有多少的疑问声越来越高,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0年~2006年,我国棉花的过量需求比净进口额多出了420万吨,也就是说,有420万吨的棉花找不到来源。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在2007中国国际棉花会上,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专家的专题报告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为了让业界对这个敏感话题有详尽的了解,我们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辑整理,将分期予以刊登,敬请业内人士关注。 
    对中国棉花的过量需求和净进口额数据的长期趋势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数据还是非常符合经济理论的。过量需求和净进口额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关系,其数据可以用来解释净进口额是由过量需求决定的。但是,根据对中国棉花供应和需求的可靠估计,从2000年开始,中国棉花供需出现了长期的不平衡:中国对棉花的过量需求已经超过了净进口额。2000年~2006年,中国原棉进口净额总计1090万吨,而对棉花的过量需求为1510万吨,过量需求比净进口额还多420万吨。 
    中国数据的不一致性增加了棉花生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本,包括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净进口额的变化也很少能被正确预见,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棉花价格的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和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意味着获得中国棉花部门的可靠信息将比以前更加重要。 
    那么,这420万吨的巨大差额是从哪里来的呢?有4种可能的解释(或者把这4种解释结合起来)。一是中国在2000年之前积累了大量的棉花库存,2000年以来一直在利用这些库存;二是对中国棉花消费的估计值过高;三是对中国棉花生产的估计值过低;四是贸易数据出现了误差。但是,第四种假设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贸易的流动是国际性的,一方贸易数据的误差通常可以通过检验另一方的交易被揭示出来。跨国的流动比国内活动更容易监控,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传统上都是依赖进口关税来获取政府税收。这些年来,有关中国棉花贸易数据的争论也很少,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表明贸易数据中存在误差,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前三种假设。(本文的分析假定对进出口的衡量都是正确的。) 
    由于美国农业部的历史库存估计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验证,美国农业部的技术不会导致对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棉花库存的重大低估。而自2000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棉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一直在调低它对中国棉花消费量的估计,所以进一步降低对棉花消费量的估计也是不合适的。这些情况表明,问题最终可能出在对棉花产量的低估上,应该是美国农业部从中国国家统计局获得的对棉花生产量的估计需要修订。2005年新疆棉被低估20多万吨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纺织报)(E02)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