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亚麻纤维细度的测定气流法(上)

  前    言
    亚麻纤维束细度是亚麻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与棉、毛、化学纤维等单纤维不同,亚麻为束纤维纺纱。亚麻在沤麻和打麻后呈束纤维状,纤维束由果胶物质将纤维粘附在一起而形成。纤维束表面分叉,进行中段称重法细度试验时很难正确确定纤维束数。在纺纱过程中,纤维束不断分离成更小的纤维束,纤维束细度只能是对应某一工序的纤维束细度。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2370:1980《纺织材料——亚麻纤维细度的测定——透气性法》,用气流仪方法测定亚麻纤维束细度。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与上述国际标准等效。
    本标准对ISO 2370作了文字编辑上的精炼和部分内容的修改。修改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标准名称中的“透气性法”按我国习惯改为“气流法”。
    2.取消了“引言”、“附录C”和“附录D”,增加了提示的附录c“亚麻纤维束比表面积指数和分裂度
的试验关系”。
  3.范围中取消了打成麻。
  4.实验室样品的取样方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并增加了取样量。
  5.基准法中缩小了制取纤维塞的纤维束重量范围,将测取R2时的气流量由0.50 cm3/s增加到
2.00 cm3/s,试验次数增加到5次。
    本标准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黑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金柱、郎金城、葛长杰、钱明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用气流仪测定亚麻纤维细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亚麻梳成麻、梳成短麻和麻条。
2引用标准    .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707—85  纺织名词术语(麻部分)
    GB 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纤维塞wads of fibers
    放入样筒通道内的被测纤维试样。


3.5细度标准指标(IFS)index of fineness standard
    用切断称重法在标准亚麻上确定的细度指数,数值上接近于用Tex制表示的值。
4调湿和试验用大气
    试样的调湿、称重和测量应在符合GB 6529规定的同一种大气条件下进行。
5试验方法
5.1基准法
5.1.1原理
    将指定质量的平行纤维塞先后放置在两个高度相同、内径不等的样筒内,分别测定其对气流的阻力,由两个阻力推算出表征纤维束细度的纤维束比表面积指数和纤维束密度。
5.1.2取样及试样准备
5.1.2.1对每个批次,从麻堆的上中下不同部位或不同的麻包中随机选取30束共重500 g纤维作为一个试验室样品。批重超过8 000 kg或多于100包者取两个试验室样品。.
5.1.2.2从试验室样品中选取长(8.0±O.1)em、重2.95~3.00 g的平行纤维束作为一个试验样品,每个试验室样品制备5个试验样品。
   对于梳成麻,在中部剪取(8.0±0.1)cm长的纤维;对于梳成短麻,先将纤维梳直(参看附录B),再从中段剪取(8.0±0.1)cm长的纤维;对于麻条,先间隔取(8.0±0.1)cm长的小段,再将各小段并在一起。
5.1.3仪器及用具
5.1.3.1亚麻纤维细度气流仪,结构原理如图1。

5.1.3.2用具
  切样用圆刀片:装在一能快速旋转的转轴上。
  天平:精度0.01 g。
  金属柱:直径0.98 cm。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