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管理的3大魔戒

                                

世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但其中微妙的对立统一关系往往不易觉察。爱因斯坦从这种对立关系中悟出了“相对论”,马克思从这种对立关系中悟出了“辩证法”。如果我们站在对立统一的高度去领悟企业管理,同样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哲学和数学”、“能力和执行力”、“技能和艺术”这几对词儿对立统一起来,就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管理=哲学+数学
管理是一门哲学,这种观点现在已经广为传播,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处理人事关系,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内涵相当广泛,包含了企业文化和人性化管理。比如说,哲学上的“抓住主要矛盾”,到了管理上就可以演绎成“抓大放小,不求面面俱到”,这对CEO作决策非常有帮助,哲学上的“人不可能两次淌过同一条河流”,到了管理上就可以演绎成“保持创新的精神,不要躺在成绩上吃饭”。
    很多企业老板坚持身体力行地去消化“管理是一门哲学”这句话,台塑老板王永庆就笃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经常“刨根问底”,在公司驰名海外的“午餐汇报会”上,王永庆借助共进午餐之机,经常用刨根问底的方式追问部属每一个细节问题,若某个职员平时工作马马虎虎,一定会被问倒,随后就会接受严厉的训斥。
    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光有“哲学管理”还不够,还需要引入“数学管理”。数学是一门统计的学问,而科学的管理往往建立在精确的统计之上,这就是“数学管理”的精髓所在。美国有一家用组合数学命名的公司,他们用组合数学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这家公司办得非常成功。
    “数学管理”的思想包含企业流程,制度、可量化的考核等要素,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如果你要对许多区域的经销商进行管理,建议用一种颜色对一个区域着色,那么一共需要多少种颜色就能保证两个相邻的区域明显区分开呢?答案是4种。只需要4种颜色就能保证每两个相邻的区域的颜色不同。这样的着色效果能使渠道体系脉络清晰,尽可能杜绝交叉和无序。这就是一个数学题目。
    “数学管理”也经常用到考核上,业绩突破多少,可以晋升到经理,业绩下滑多少,扣发年度奖金,很多公司都实行这种“数学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数学管理”进步和深入的具体表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各级管理,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尤其有效。现在看来,这种“数学管理”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哲学是从宏观到微观,不可量化但富有智慧;数学是从微观到宏观,可量化但推导不出宏观结论。所以说,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哲学加数学。

技术=技能+艺术
有一本书叫《八项基本管理技能》,这是作者根据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美国Service Master公司的成功管理课程为蓝本开发的,专门针对从工程师到管理者、从专业人士到经理人的职业角色转换而精心设计。书里提供一个系统的工具箱,教育读者掌握八项实用的基本管理技能,提高其本人及部门绩效。这八项技能是计划、行动和检查、授权、指导、制定绩效期望、传达绩效期望、有效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读此书,很快就会发现,作者说的“八项技能”几乎每个人都具备,差别就在于如何解读和执行上面,也就是说高下之别在于“艺术性”上面。比如说,同样是“做计划”这项“技能”,一个照葫芦画瓢的计划,和一个充满创意的计划,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篮球场上,很多球员喜欢说:“我传球了,但是你没有接好”,从技术上看,  他确实把球抛出去了,但是落点如何,力度如何,弧度如何,却是一个“艺术性”问题。所以说,当技能失去艺术价值的时候,不仅不表示完成任务,还会带来麻烦。
    很多管理者都自发地把艺术融人到管理。郭台铭,中国台湾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鸿海集团首席执行官,就将自己的办公桌摆在冲压车间领班桌旁边,让整个公司一下子高度紧张起来,执行氛围就会立即产生,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知识创业的社会,一个公司往往有很多的技术人才,我们尤其需要理解“技能”和“艺术”这种相互弥补的关系。技能是技术人员基本要素,但没有艺术创造力就不能成为高水平技术人员。

竞争力=能力+执行力
    能力是企业、各部门拥有的技能,是可衡量的职能水平,代表着企业或者部门的能力,包括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等。今天的人力资源架构,已经倾向于把人理解成“能力的综合体”,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竞争就像两个不同的人力资源聚集体在一起比大小,比强弱。
    企业之间的能力竞争也像古代两军对阵一样,我们看古代评书,包括三国演义,两军对阵往往先要表一表阵容,我方有几员大将,敌方有几位骁雄,谁擅长射箭,谁擅长耍铜锤,谁擅长舞大刀,按能力大小出阵迎战。下象棋也是这个道理,车吃马,马吃兵,楚河汉界以棋子“实力”论高下。
    但光有能力还不行,还要有执行力。执行力更多的是讲究对事情的准备、协调、及时完成、快速响应。一个企业的硕士、博士再多,如果缺乏执行力,未能“人尽其才”,那还是不具备强的竞争力。这就相当于蛟龙掉进沙滩里,有劲使不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  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扭亏为盈。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   
    甚至连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联想集团,也经常面临执行力的难题。联想在1999年实施ERP改造时,业务部门不积极执行,使流程设计的优化根本无法深入。长此下去,联想必将受创。最后柳传志不得不施以铁腕手段,才杀灭企业内部试图拖垮ERP以保全既得利益的灰色心态。柳在一次会议上雷霆震怒:“ERP必须做好,做不成,我会受很大影响,但我会把李勤(当时的联想集团副总裁)给干掉!”李勤当即站起来说:“做不好,我下台,不过下台前我先要把杨元庆和郭为干掉!”
    能力和执行力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人的能力、设备的能力假如没有善加利用起来,即使有优秀的能力,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执行力强但没有技能作为基础,也不可能完成高难度的工作。
    眼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在上马ERP工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执行力”这个关键指标。竞争力(人的竞争力、部门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是“能力”和“执行力”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企业的软件设备上档次,但假如企业软件的执行能力差,最终效果还是达不到的。如果只有执行力不具备能力,人员素质不足,流程落后,执行力再强也是达不到目标的。

    管理=哲学+数学,技术=技能+艺术,竞争力=能力+执行力,这是企业管理的三条魔幻戒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管理方式和技术,帮助我们真正地做好管理工作。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