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重庆市在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种较成熟的模式:
 
  (一)桑园套种模式 

  重庆冬季气候温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桑园种植榨菜、土豆、豆类和畜禽饲料,平均每亩桑园可提高产值1000元左右。目前全市有近30万亩桑园进行了间作,占全市的33%左右。2008年云阳县农民高德辉在承包密的35亩植桑园中试种了生姜20亩,收入22000多元,秋季在桑园里面间种了白萝卜26亩,收入25000多元。 

  (二)桑园饲养家禽模式
 
  重庆市川投丝绸有限公司在荣昌县租赁土地2000多亩,开发桑园养殖土鸡土鸭项目,已开发桑园120余亩。每亩桑园养鸡纯收益可达到4000元,该公司目前正以提供鸡苗、防疫技术服务、包销产品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饲养桑园鸡。 

  (三)蚕沙沼气养鱼模式 

  永川区利用蚕沙生产沼气,利用蚕沙和养蚕剩余的残叶在稻田中饲养龙虾,亩收入4000元。
 
  (四)桑枝食用菌模式 

  利用冬季闲置的蚕房、劳力和废弃的桑枝条和蚕沙生产食用菌,每亩桑枝条种菇产值可达到3000元以上,而且废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桑园施肥,形成“桑叶养蚕、桑枝种菌、菌糠肥桑”的循环模式。 

  (五)桑-果-游的模式 

  建立桑基鱼塘,种植一定规模果桑,吸引游客采收、购买鲜果,品尝鲜榨桑椹汁,无法鲜食的桑葚还可以泡制桑果酒。万州区甘宁蚕种场从2003年开始引种果桑,已建果桑示范园50亩,亩桑效益可达8000元;同时利用当地青龙瀑布旅游点推出采果活动,初步形成了桑-果-游的模式。
 
  重庆推广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经验 

  (一)政策引导 项目带动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是当前增加每亩桑园产值,提高蚕业生产效益,实现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2009年重庆市外经贸委挤出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示范推广工作,相关示范区县也配套100万资金重点进行支持。市科委即将启动的1000万蚕桑重大科技专项也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和推广列为项目主要内容之一进行重点支持。 

  (二)企业为主 样板示范 

  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产品多,商品少,不能形成产业化。在当前情况下,依靠政府的大量资金来建立和扶持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一类的小型企业是不现实的。重庆市在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首先明确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来组织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生产。以小型企业、专业户为主体建立的蚕丝资源综合利用体系,都具有其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其市场优势、成本优势也较突出,可以成为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主力军。如:潼南县明宇绢纺有限公司在太安镇购地10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3900平方米标准化实用菌培育厂房,利用桑枝作为培育基,培育玉皇菇、杏孢菇、秀针菇等高级食用菌类,2008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该公司还流转农民的土地8640亩,建设密植桑园,再请当地农民打工,出租土地的300多农民,全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是原来收入的近10倍。同时向蚕农收购鲜桑枝2万吨,使周边蚕农增收700万元。 

  (三)锁定重点 蚕农增收为主 

  重庆市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结合地方特点,重点发展桑园鸡、桑枝食用菌、蚕沙沼气,积极推广桑园间作套种模式。这类模式一是能大量消耗蚕桑资源,使广大蚕农受益,有利于蚕农增收,二是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大规模推广。三是投资规模可大可小,生产过程不复杂,小型企业和个体户都可以组织生产。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