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拒绝珠光宝气的苗族银饰



姑娘们日常的穿着离不开银饰

  说到贵州的苗族,他们身上华丽的银饰就不能不提,特别是苗家姑娘的盛装,从头到脚,重达十多公斤的、手工制作的、精美的银饰把姑娘打扮得绚烂夺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银饰就是苗族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穿在身上的史书,是苗族最喜爱的装饰品。

  因为苗族人对银饰的偏爱,苗族的各个村寨中,都有银匠的踪迹,他们用最古老的方法,最简单的工具,打造出最精美的银饰。仅黔东南境内,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便成百上千,从事银饰加工的人更是难以计数。家庭作坊多数为师徒传袭的父子组合,也有夫唱妇随的夫妻组合。苗族银匠们一般都在家承接加工银饰,客户就是本支系的人,在以前还存在着不少挑担外出招揽生意的银匠,每人都有自己的专门路线,并不局限只为本支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胸,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今天,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这样挑担外出招揽生意的银匠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霄山大沟乡的控拜、麻料、马高为代表的银匠村的出现。银匠村中数百户人家,一般80%以上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节,村寨之中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一派繁忙景象。银匠村中的银饰加工更具规模性,他们制作的银饰已经走出寨门,远销各地,成为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苗族服饰上的银饰片

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暇。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珊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迸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有的地方还有脚饰。其种类之丰富不能不让人赞叹。



银饰是苗族人的最爱

苗族银饰种类不仅繁多,在佩戴这些银饰时,以大以重为美是很重要的讲究,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服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是很平常的打扮。“以多为富”使得姑娘们常常穿戴齐全去“比富”,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苗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

青山绿水养育了心灵心巧的苗族人,他们用智慧打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苗族饰品。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卷五九和翟九思的《万历武功录》卷六,就有黔东和黔中苗族“以银环、银圈饰耳”的记载。

“首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珠光宝气,钻石的奢侈,珠宝的名贵,戴上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炫耀腰包的可疑,而银饰就不同了。今天,拒绝珠光宝气的苗族银饰就以其精美的制作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




苗家盛装




能工巧匠们制作出越来越多款式的银饰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