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简介
1.1 竹纤维按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原生竹纤维,它是用物理和的方法加工而成的。二是再生竹纤维,采用化学的方法将竹片制成符合纤维生产要求的浆粕,经溶解纺丝而成,也称竹纤维素纤维。二者相比,前者环保、保健性能更好,后者可纺性能更好,更便于竹纤维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通常我们所提到的竹纤维产品大多是以再生竹纤维为原料的。
1.2 竹纤维与其它纤维素纤维物理指标的对比(表1)。

1.3产品品种:竹纤维与棉、天丝、莫代尔、麻等纤维进行混纺,可发挥不同纤维的各自特点,织造出高档的纺织品。为此,我们开发了B/JC 50/50 29.3tex、B/JC 70/30 9.8tex的混纺品种,在此我们就竹纤维的加工做介绍。
2 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2.1工艺流程如下:
竹纤维:A002A→A006B→A036C→A092→A076→118l→FA311(竹预并)→FA311(竹与棉精梳条三道混并)→A454→FA504→1332M
2.2工艺参数的选择
2.2.1清花工序
竹纤维与大多合成纤维一样具有纤维整齐度好、不含杂的特点,所以在清花工序主要以开松为主,尽量减少对纤维的打击,造成短绒的产生,所以我们采用“以梳代打、尽量少落”的原则,打手改用梳针式的。三翼打手去掉刀片,给棉罗拉至打手的隔距要较棉的放宽一些,打手速度要放低一些,尘棒角度要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小一点或反装尘棒;同时还要防止棉卷粘连。紧压罗拉两端的加压要较纺纯棉时为重,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要求保持相对湿度大一些,一般控制在65~70%。
清花主要工艺参数配置:
棉卷定量(克/米):407.24
棉卷长度(米):35.1
梳针打手速度(转/分):540
三翼打手速度(转/分):900
2.2.2梳棉工序
同样为了减少纤维的损伤,锡林、刺辊和盖板的速度配置要低,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要较纺棉时为大,将除尘刀隔距放大或去掉除尘刀。棉网张力方面在生产中随机掌握,我们认为与一般化纤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不会过多出现棉网下坠或棉网掉边的现象。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65%范围内。
梳棉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如下:
给棉板~刺辊隔距(吋):12‰
锡林~盖板四点隔距(0.01”):9×8×8×9
给棉板抬高(吋):1/4
锡林转速(r/min):310
刺辊转速(r/min):800
盖板速度(r/min):7.56
道夫转速(r/min):16
生条定量(g/5 m):20.37
2.2.3并条工序
为了保证准确的混纺比例,我们采取条混的方式,根据混纺纱的经验,我们采用一道竹纤维预并,三道混并的流程。这样可以使竹纤维在混并前得到进一步的伸直,也可以保证混合成分更准确、更均匀。预并后区牵伸倍数的选择要不小于1.5倍,以保证竹纤维的充分伸直。为了减少静电对生产的影响,总牵伸倍数也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圈条张力要适当大一些。清洁上要保持棉条通道的充分光洁,防止出现涌喇叭口、堵圈条孔的现象。相对湿度要尽量保持在55~62%之间。
并条工艺参数配置如表2:

由于竹纤维与粘胶的相似性,我们采用了较大的后区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同时在保证细纱不出现退绕过程中意外牵伸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捻系数,以减轻细纱后区的牵伸负担,可使细纱后区牵伸倍数有较小的选择,对成纱条干有利。生产调试过程中,视纺纱段张力分配情况,选择不同的锭翼穿法和压掌绕法,用以减少意外牵伸和伸长。另外在牵伸倍数的选择上要不低于7倍,否则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牵伸不开(出硬头)的现象。
主要工艺参数的配置如表3:

纺竹纤维与大多数化纤一样,牵伸力较大、牵伸效率低,所以应选用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较重的胶辊加压,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偏小掌握,总牵伸倍数的大小则以小于40倍为宜。在加压足够的前提下,过强的摩擦力界分布可能对纤维的正常运行不利,故销子隔距比纺棉时稍大一些,至于捻度捻系数的选择可根据织物风格和满足织造的要求来确定。车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之间。
细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罗拉隔距(mm):18×35
后区牵伸(倍):1.20
销子钳口(mm):3.5
捻系数:356
2.2.6络筒工序
由于竹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差,吸湿性强,所以要选用小张力、低速度的工艺原则,并要保证纱线通道的光洁,以控制纱线毛羽的产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
3 成纱质量
按照上述工艺思路所纺的两个竹纤维混纺纱,其成纱质量如表4:

从纺纱质量来看效果良好,可见竹纤维素纤维的可纺性能还是非常好的,与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条件差异不大,如果能较好的解决其静电和纤维抱合差的问题,开发竹纤维品种的质量还是能得到很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