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准备工艺
主要讲述条卷-并卷与预并-条并卷工艺。
1.1条卷-并卷工艺
示例1:不同的总牵伸倍数、定量、罗拉隔距的工艺效果。
条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 62.10 65.26
总牵伸倍数 1.35 1.30
罗拉隔距/mm 14×16 10×14
并合根数 20 20
棉结/粒•g-1 19 14
每米重量不匀率/% 0.27 0.19
并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1 57.20 65.07
总牵伸倍数 6.25 5.94
罗拉隔距/mm 10×20 6×8
并合卷数 6 6
棉结/粒•g-1 19 18
每米重量不匀率/% 0.32 0.20
对于定量这一工艺,要考虑到条卷工序与并卷工序的供应关系,应该以保证供应为前提。由示例1可以看出,工艺2与工艺1相比由于罗拉隔距不同,使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得以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示例2:不同的总牵伸倍数、罗拉隔距、并合数的工艺效果。
条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1 55 65
总牵伸倍数 1.60 1.36
罗拉隔距/mm 10 x 12 10 x 12
并合根数 24 18
棉结/粒•g-1 26 15
每米重量不匀率/% 0.87 0.40
工艺1由于粘卷严重造成棉结较多,工艺2减少了并合根数使总牵伸倍数适当减小,取得较好效果。
并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1 56 58
总牵伸倍数 6.50 6.08
罗拉隔距/mm 8×10 6×8
并合卷数 6 6
棉结/粒•g-1 20 12
每米重量不匀率/% 0.56 0.32
工艺1和工艺2总牵伸倍数和罗拉隔距不同,纤维伸直平行效果不同,影响到棉结和重量不匀率。
示例3:不同定量、罗拉隔距、并合数的工艺效果。
条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1 53 62
罗拉隔距/mm 7×10 8×12
并合根数 24 20
每米重量不匀率/% 1.3 O.8
并卷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定量/g•m-1 51 62
罗拉隔距/mm 5×10 5×7
并合卷数 6 6
每米重量不匀率/% 1.70 0.78
工艺2比工艺1条卷隔距适当放大,而并卷隔距则适当收紧,由于纤维伸直平行度改善了,使重量不匀率得以降低。
示例4:在条卷-并卷工艺中,并卷机由6卷并合改为5卷并合后,相应减小了总牵伸倍数,能明显改善精梳机退卷粘连,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对使用高比例含糖棉尤为重要。
并卷机不同并合卷数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并合卷数 6 5
总牵伸倍数 5.8 4.8
并卷定量/g•m-1 63.3 63.3
精梳条定量/g•(5 m)-1 21.38 21.32
精梳落棉率/% 16.2l 16•89
精梳条含棉结数/粒.g-1 24 24
精梳条含短绒率/% 8.04 6.74
精梳落棉含短绒率/% 66.37 69.53
1-2预并-条并卷工艺
示例1:不同罗拉隔距对棉结数的影响。
预并条机罗拉隔距对棉结的影响: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罗拉隔距/mm 6×9 6×10
棉结/粒•g-1 56 34
条并卷联合机罗拉隔距对棉结的影响: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罗拉隔距/mm 6×7 5×6
棉结/粒•g-1 67 33
由上面的试验结果可知,罗拉隔距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伸直平行度,而且也会影响棉结粒数。
示例2:不同总牵伸倍数、罗拉隔距的工艺效果。
预并条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总牵伸倍数 6.182 5.508
后牵伸倍数 1.746 1.556
定量/g•(5 m)-1 15.84 17.8l
罗拉隔距/mm 3×11 4×12
重量CV/% 1.78 1.24
乌斯特CV/% 3.53 3.41
预并条机的罗拉隔距适当放大与总牵伸倍数的适当减小,对重量CV值和乌斯特条干CV值均有好处,且重量适当增加对保证供应是有利的。
条并卷联合机工艺效果对比:
对比项目 工艺1 工艺2
总牵伸倍数 1.558 1.444
前后罗拉牵伸倍数 1.396 1.314
定量/g•m-1 57.97 69.43
罗拉隔距/mm 8×8 6×8
小卷满卷重量/kg 8.696 10.410
棉结/粒•g-1 28 28
产量/kg•(台.h)-1 306.86 367.52
仅改动了总牵伸倍数与罗拉隔距,即可使台时产量增加19.8%,而对质量毫无影响。
无论是条卷-并卷工艺还是预并-条并卷工艺,工艺设计时均以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总设计思路要掌握好,前道工序(条卷、预并)要求总牵伸倍数适当小些,罗拉隔距适当放大些,对供应和质量均有益。后道工序(并卷、条并卷)要求罗拉隔距适当收缩,对改善纤维伸直平行度和降低棉结有利。另外,可根据原料条件和粘卷情况适当减少前道工序的并合根数和后道工序的并合卷数,但应掌握定量不可减轻,以免影响产量与供应。
2准备工序工艺推荐
2.1条卷-并卷工艺
方案1:生条定量为25g/5 m(5.0g/m)。
工序 条卷 并卷
喂人定量/g•m-1 5.0 64
纺出定量/g•m-1 64 64
并合数 20 6
总牵伸倍数 1.526 6
方案2:生条定量为23g/5 m(4.6g/m)。
工序 条卷 并卷
喂入定量/g•m-1 4.6 68
纺出定量/g•m-1 68 68
并合数 20 6
总牵伸倍数 1.35 6.83
2.2 预并-条并卷工艺
方案1:生条定量为19.85 g/5 m(3.97g/m)。
工序 预并 条并卷
喂人定量/g•m-1 3.97 4.35
纺出定量/g•m-1 4.35 60.35
并合数 6 36(3层)
总牵伸倍数 5.480 2.597
方案2:生条定量为22 g/5 m(4.40 g/m)。
工序 预并 条并卷
喂入定量/g•m-1 4.40 4.76
纺出定量/g•m-1 4.76 59.5
并合数 5 36(3层)
总牵伸倍数 4.62 2.4
3 FA269型精梳机实用工艺示例
以CJ 18.2 tex精梳纱为例,CJ 14.6 tex~CJ 19.5 tex范围均可参考。
机型 FA269
精梳条干重/g•(5 m)-1 23-25
落棉率/% 17-18
锡林定位/(°) 36
钳板最早闭合定日寸/(°)33.0-33.5
总牵伸 10.50
后区牵伸 1.14
顶梳距分离罗拉距离/mm 1.5
顶梳插入深度 +0.5
分离胶辊加压/MPa 0.35
牵伸胶辊辊加压(前×后)/MPa 0.30 x0.40
牵伸罗拉直径(前~后)/mm 35 x27 x27 x27 x27
罗拉隔距/mm 3~4
并合数 8
喇叭口直径/mm 5
给棉形式 后退
给棉长度/mm•钳次-1 5.2
给棉张力 1.080
搭头刻度 0
锡林速度/钳次•min-1 250-350
电机轮直径/mm 154
被动轮直径/mm 154
牵伸齿轮A齿数 38
牵伸齿轮B齿数 40
牵伸齿轮c齿数 32
给棉棘轮齿数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