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万历皇帝的珍宝[上]

  明代纺织考古中,最负盛名的无疑是对万历皇帝的墓葬——定陵的发掘。北京昌平天寿山脚下的十三陵是明代规模最大的皇陵区,在其方圆4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着除太祖孝陵之外13位皇帝的陵墓。其中以长陵和定陵最为著名。
  
  定陵是明代第13个皇帝神宗朱翊钧(万历帝)及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万历帝朱翊钧(公元1563~1568年)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御极之初,首辅大学士张居正辅政,推行改革措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中后期怠于朝政,终年不视朝,致使朝政日趋腐败。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

 

  定陵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主动发掘的帝陵,因此党和政府特别重视。1955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6人联名上书政务院(即今国务院),请求发掘永乐帝朱棣所在的长陵。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并组建以赵其昌为队长的考古工作队。发掘委员会经多次会商、勘察,最后确定:在长陵发掘之前,先行试掘定陵。

  1956年5月,工作队进驻位于长陵西南大屿山下的定陵,破土动工的试掘工作正式开始。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历时两年零两个月。采用考古的手段和科学的方法,以总计用工2万余人、耗资40余万元的代价,终于使这座深藏了368年的古老幽深的地下玄宫重见天日,出土文物近3000件。

  在出土的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644件帝后冠服织品。该丝织品主要出自万历帝及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棺内,少数置于椁上,其中成卷的匹料和袍料就有177匹,其花色品种齐全,有锦、绫、罗、缎、纱、绸、绢、绒、改机、缂丝、刺绣11大类,是定陵出土器物中的首宝。从用途来看,除匹料外,还有很大一批龙袍袍料,主要有柿蒂形的龙云肩通袖龙襕直身袍料,也有四团龙、八团龙补的交领龙袍料及前后方补的圆领龙袍料。定陵出土的成件衣物类文物共计467件,其中服饰385件,被褥34件,用品48件。出土的帝后服饰主要有:衮服5件、龙袍67件、折褶袍1件、大袖衬道袍8件、中单40件、裳1件、蔽膝2件、女衣134件、裤11件、裙47条、童衣3件、大带、绶各7件、鞋19双、靴5双、云履毡袜2双、膝袜20双、袜141双、卫生巾1件等。

                     来源:生物谷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