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凉山州蚕业生产必须要积极应对三大挑战,落实六项措施,才能确保全年生产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大挑战”:一是面临市场因素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国、全省春蚕普遍减产,全省减产达30%;二是面临劳动力转移的挑战。近年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且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和具有养蚕经验的骨干,从事蚕桑的蚕农逐渐呈现老龄化;三是面临粮桑、烟桑争地的挑战。我州是全省烟叶、粮食的重要产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有所削弱,蚕农积极性不高,肥料投入减少,桑树管理粗放,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养蚕规范化技术下滑。
“六项措施”:一要在桑园综合开发上加大力度,走综合养蚕之路。大力推广“6215”、“果叶兼用”以及桑园养鸡模式,走桑叶养蚕、桑田套作、桑枝加工、桑果酿酒、桑园养鸡、蚕沙提取叶绿素等综合发展之路,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桑园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二要在项目资金扶持上加大力度,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以蚕业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项目资金、农民自筹资金以及民间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要在增加本级资金投入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要在科技兴蚕上加大力度,走标准化生产之路。坚持用标准化理念抓好蚕业生产,继续巩固和完善蚕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养蚕常规技术,着力抓好桑园栽培、桑园管护、蚕房建设、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饲育管理等环节技术规程落实,大力推广省力化、优质化蚕业生产新技术、新机具,在提质增效、减工降本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蚕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蚕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四要在培养龙头企业上加大力度,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支持茧丝企业实施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内引外联,强强联合,打造茧丝企业集团,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东丝西移”的战略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到我州发展兴办茧丝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丝加工规模,加快对桑葚、桑条、蚕沙、蚕蛹、蚕丝被等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拉长加宽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综合效益。五要在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加大力度,走集约化发展之路。2008年,坚持优化布局、科技支撑、规范管理、典型示范、效率优先、循环发展的原则,以“五化六配套”(即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和园区桑水、桑路、共育室、专用蚕房、蚕需物资、养蚕技术配套)为主要内容,全州新建20个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努力建设成为规范化、标准化养蚕的样板和亮点,以园区带动农户发展。六要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上加大力度,走观光农业之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我州德昌县做得较好,他们依托果叶兼用桑园模式,成功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德昌观美境、采桑果、品桑葚、吃农家菜,既促进了德昌旅游业发展,又增加了蚕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