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陕西省商务厅深入推进东桑西移工程茧丝绸行业在结构调整中取得良好绩效


 

 

 
       2009年,陕西省商务厅组织完成10个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其中包括4个国家支持的蚕桑基地巩固提高与灾后重建项目,以及配套的2个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4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904万元;6个省上支持的蚕桑基地建设、巩固提高、灾后重建项目,以及配套的5个技术攻关项目,还完成16个技改研发推广项目,拨付省级专项资金131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963万元。

       按照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实行东桑西移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的通知》(陕商发〔2008〕181号)精神,经组织近年实施过东桑西移项目的20个县(区)和19家企业填表调查,2009年全省茧丝绸行业在应对危机、结构调整中取得良好绩效。

       一、蚕桑生产基地保持稳定,质量效益型桑园增加。2009年,全省用于采叶养蚕的桑园面积稳定在80万亩,与上年持平,未出现以往低谷时蚕农大面积挖桑毁园的现象。由于当年东桑西移工程项目重点支持蚕桑基地巩固提高和灾后重建,在弥补高速公路、铁路复线、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占用部分投产桑园的同时,套种洋芋、豆类等低杆经济作物的质量效益型桑园增加了3.5万亩,陕桑305、农桑14等丰产性能突出的优良桑树品种得到广泛推广,建园质量和蚕桑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二、蚕茧生产虽然有所下降,但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受金融危机导致的蚕茧市场波动和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吸纳大量农民工及宝鸡、汉中灾区部分养蚕设施尚未恢复的影响,2009年全省蚕茧产量17245吨,比上年减少27.7%,但远低于其它一些省区50%的降幅。由于多数龙头企业收购鲜茧实行了保护价措施,使全年收购均价达每公斤21.62元,蚕茧产值37284万元,仅比上年减少16.47%。在蚕桑基地巩固提高配套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中,开展了桑园套种低杆作物和养鸡,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桑叶制作桑叶挂面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超过2亿元。加之部分市、县和龙头企业对蚕农出售鲜茧实行了价外补贴600余万元,农民从收烘加工环节取得务工收入6000万元。2009年蚕桑产业共为农民实现收入6.4亿元,超过省政府1号文件确定的5.95亿元年度目标任务。

       三、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先进技术得到普及推广。2009年项目实施中建设养蚕大棚(专用蚕室)6.7万平方米、小蚕共育室1.5万平方米,推广方格簇420万片、省力化蚕台1800套,使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率达到35%以上、方格簇使用率达到70%以上,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千阳县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率达到95%,方格簇使用率达到100%。先进技术促使蚕茧质量进一步提高,蚕茧上车率、解舒率、鲜茧茧层率分别达到85%、70%和23%,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厂丝质量等级提高。以缫丝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和养蚕设备、实行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与蚕农和专业合作社建立贸工农一体化机制,巩固提高蚕茧生产基地,一方面千方百计组织原料稳定厂丝生产和用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2009年全省缫丝企业生产厂丝2380吨(其中白厂丝2210吨,双宫丝170吨),再创历史最高年产量。其中:汉阴百瑞丝绸有限公司、白河县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千阳荣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南郑县同利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和石泉县永宏丝业有限公司年厂丝产量均比上年增加15-33%。除石泉县永宏丝业有限公司、平利县众鑫有限公司的白厂丝等级在3A级以外,其它所有缫丝企业的白厂丝等级均达到4A级以上,双宫丝质量达到特级以上。

       五、技术改造增添活力,市场开拓迈出新步。年内有4家缫丝企业完成了生产污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实现清洁化生产,安康市巴山丝绢有限公司新增了家纺生产线,陕西天新丝绸公司捻线丝项目和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丝绸项目建成投产,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生产领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生产丝棉被超过6万床。通过项目引导,丝绸营销网络建设起步,有2家企业在西安、汉中等地设立了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丝绸产品专卖店。11月初,商务厅在西安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上首次组织举办了茧丝绸产品展销,12家企业现场销售70余万元,签订销售合同2723.2万元。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困难,年内出口桑柞蚕丝184吨,出口总值437.1万美元。

       从总体上看,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巩固提高了我省蚕桑生产基础,增强了龙头企业竞争力,推进了绿色环保型茧丝绸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蚕桑比较效益下降,不利于调动蚕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国家和省上东桑西移专项资金支持响度减弱,影响企业和蚕农发信心下降;三是产业链长、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定。2010年,拟以“固基础、强龙头、兴产业”为主线,充分发挥现有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适度、有序地支持蚕桑基地巩固提高工作,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在收烘、生产环节以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大力促进龙头企业拓展和延伸茧丝绸产业链工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茧丝绸产品的市场开拓工作。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