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关于时间和色彩的游戏

  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上网的人仅仅用50毫秒的时间便做出是否要浏览某个网站的决定。看到这个消息我为之一颤。记得之前有广告法则中提到,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广告的注意时间平均是在7秒钟左右;而在报业里也有“三步五秒”的说法,是指在上述距离和时间内文让头版图抓住读者以激发销售。因此,如何在这几秒的时间内征服你的读者,是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很突出的问题。

  可是现在,对我们来讲,时间的计算单位变得更小了,缩小了1000倍:50毫秒,也就是 50/1000 秒。这个速度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电影的一帧是1/24秒,显示器上的一帧也就是1/80秒左右的水平。(这些都是在目光专注的情况下,若是惊鸿一瞥,恐怕就看不到什么东西了……)权且以50毫秒为参考,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换句话来说,作为一个设计者,你先要给观众看些什么?

  传统的视觉分析表明,视觉在“认知”的过程中,首先是“色”,其次是“形”,然后是“图像”,最后是“文字”。那么在这50毫秒的视觉赛跑中,色彩的重要性成了第一轮赛跑的冠军。这完全颠覆了以往平面媒体的创作重点。在传统的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口号”,近年来,逐步为“第一视觉”的图像概念所抢占,但是第一要点以色彩为中心的设计方式,却从来都没有提出过。一直以来,“色彩依附于形态,形式服从于内容“的传统设计观念,都不允许我们单独的将色彩拎出来放在最前锋的位置。但是,在传统的视觉审美中,好的设计,色彩也必然是突出、醒目的。

  想起数年前曾经陪同导师去评选高考的图案设计考卷,那场景,用今天的名词来讲,叫做“海选”。在房间的地板上铺满了所有考生的作品,当你亲身立足其间的时候,你最容易发现的,就是那些色彩绚烂,简单明快的作品。虽然其中的某些作品,当你拿在手中的时候,才发现线条并非那么流畅,布局并非那么合理,但是,他们起码赢了第一棒,赢得了被关注的机会。那之后,每每遇到要参加考试、比赛、投标之类的设计者,我都会以这个例子提醒他们,如果你有色彩上能够超出现有设计稿的方案,就立刻去实行它!

  但是,幸运的是,通常我们的设计不是去“海选”,而是直接针对客户的。(这个说法比较实际也比较悲观,但却是事实。如果你要和设计界的朋友探讨设计问题,我希望是这样来理解:设计是针对目标受众的。“我们会根据产品的特质来针对特定的人群为您设计”——这才是你应该对客户说的对白)因为目标固定,所以方案就会变得比较明晰了。但是“有的放矢”,并不等于“胸有成竹”。靶子虽然都可以看到,但是要正中靶心还是要经过长期训练和临场技巧。

  我们再回头看看靶子——50毫秒内速射中靶——相信这对每一位即便是精良顶尖的射手也都是一个挑战。通常我们应该已经知道目标受众(暂且把客户作为第一受众,人群作为第二受众)的色彩心理需求。对于受众人群,若你的设计是针对某个行业,你就应该对这个行业的代表色彩,相关色彩印象和心理反应有充足的了解。这方面的资料很多,最早的要从牛顿开始算起。色彩心理很值得学习。

  曾经有一个朋友把他设计的一个化妆品类的包装盒拿给我看,我一看,就知道完蛋了:藏青色的底纹,上面有小面积的明黄色条纹。其实,这两个颜色单独都不会有问题,问题是接近黑色浓度的青色和黄色的条纹放在一起,立刻给人联想到工业机器和施工标识,坚硬而冰冷的感觉。这与化妆品设计主题的心理需求感觉相去太远。因此,色彩不对会导致你需要从头来过,再精美的纹饰都不能弥补的错误。

  对于现代色彩的心理,西方有很多总结性的论述,因此,才使得麦当劳等快餐店的店内色彩是以黄色、红色等热烈色调为主。这不只是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还是减少顾客在店内滞留时间的办法。依此类推:糕饼店的粉红粉桔色感觉,医院护士服的粉红色和大夫袍的茶绿色等等……想像一下:你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褂的医生手持手术刀向你走来,那是什么感觉呢?

  东方色彩的研究,我们走在了后面,这个部分我们还是可以看看日本方面的研究资料。它们在行业,季节等方面都有很系统的表述。

  剩下来,就是你要面对的客户的个人色彩喜好问题。这个相对简单:多问。在设计之前,能了解到客户的色彩喜恶是最好不过的了,免得你白忙一场还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当然,对于那些喜好比较偏激的客户,还是劝他用回大众能认同的方案为好。

  当然,我们也强调要想吸引网页浏览者,光有漂亮的设计也不行。 一个网页的打开时间、内容和是否容易使用都决定了人们是否将在这个网站上多呆上几秒钟。

  50毫秒的争夺战,色彩当先的时代来临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要重新考虑一下该怎么去赢呢?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