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国纺织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长时间存在


    2007年1~3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40亿元,实现利润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37%。与去年同期相比,前者微降1个百分点,后者则上升7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幅差从5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受化纤子行业显著复苏的影响,行业增收增利、效益改善的内生增长特征有所增强。除此之外,投资收益和新会计准则等因素对行业利润也有贡献。
  从单月情况看,纺织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都从2006年8月开始缓慢下降,12月行业收入增幅只有12.7%,利润总额增幅只有4.7%。进入2007年,行业效益增速有所恢复。从分行业情况分析,行业效益增速恢复与化纤效益大增有关,这主要得益于以氨纶、粘胶为主的化纤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带动化纤行业效益大幅提高。
  子行业表现各异
  棉纺、服装和制成品(代表家纺)分别受益于原料价格的稳定和下游需求的畅旺,盈利改善持续,并维持较高景气。而丝绸、麻纺和毛纺行业则仍然受困于原料价格的波动,效益改善不明显,当中麻纺有复苏迹象。印染行业已走出2004年的低谷,处于上升周期之中。今年以来,毛利率下降的是丝绸和针织品,利润率下降的是制成品和针织品,行业的投资增长较快的是麻纺、针织品和服装,下降的是毛纺。
  出口市场景气回落
  进入2007年,出口市场开始呈现震荡回软的趋势,前4月行业累计出口增速分别是18%、39%、14%和15%。1~4月行业累计出口436亿美元。其中,服装增长17%,至271亿美元;纺织品增长11%,至166亿美元。前4月累计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31%和24%,二者合计占总出口的31%。出口金额中,一般贸易方式所占比重达到71%。
  影响出口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出口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竞争力下降。目前,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主要来自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
  在国内资源和劳动力日趋紧张的约束下,全球中低端纺织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将告一段落。本币持续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行业出口增速渐趋平缓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尽管如此,行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不应被过分看空,主要原因有:纺织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全行业向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转型,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将维持;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脱离中国生产要素的实际基础,纺织产业今后仍然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重要组成;中国纺织行业产业配套优势无可替代。
  供求矛盾长期存在
  2007年1~4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按年增长为28.67%,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5.5%的增速。今年前4月,国内纱、布和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42%、11.54%和14.46%。行业投资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趋势,这将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升级步伐。
  同时,行业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仍将较长时间存在,一些子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缓慢。新形势要求企业具备迅速提供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和完善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能转向研发、技术、销售和品牌的综合竞争,价值链控制能力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尽管市场依然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快速提升,优势企业市场地位相对稳固。
  据预测,中短期内中国企业要掌握前沿技术、改变价值链的相对低位有困难,所以采取以技术跟进和品牌建设并重的发展模式较为可行,对于大多数出口型企业来讲,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决定了未来的生存空间。
  纺织品贸易新秩序待关注
  2007、2008年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先后到期,欧美市场对华纺织品输入新政值得关注。主要贸易对象国可能更加频繁地使用反倾销、配额、社会责任和环保标准等贸易防卫手段。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纺织产业多年来规模快速扩张,但产业竞争层次没有同步提升,所以在参与全球供应链过程中遇到贸易限制是必然的。从短期看贸易限制导致出口成本提高,从长期看则促进了产业升级。(中国工业报)(E02)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