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对彩色棉花的另类解读

彩色棉花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天然彩色棉花,主要是由人工繁育的在棉纤维上表现出天然色彩的棉花,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的色彩主要是棕色和绿色两大类其中棕色居多,约占80%左右。许多工厂把生产的彩色棉花产品作为新产品而进行大力推广,许多品牌的服装也以使用彩色棉花而自居为绿色环保服装,特别是在内衣产品和婴幼儿童服装产品上,彩色棉花作为原料被广泛使用。对于风靡市场的彩色棉花,不妨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会对彩色棉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一、色彩变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那是应该被淘汰被排异的现象

 

棉纤维自然生长中带有白色以外的颜色,实际是一种变异,是基因突变,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偶尔出现这类棉花,农民都会铲除防止滋生蔓延。在古代,彩色棉花就被种植利用,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然在民间广为使用,甚至个别阶段被王公贵族视为佳品。但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更加喜爱采用白棉织布而后予以染色,染色后服装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生物学博士赛丽·福克斯女士在美国中东部地区开始规模培育种植彩色棉花,并且向美国的消费者推销彩棉制品,80年代后期的几年中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小股彩棉热,但到90年代初这股小小的热潮即冷却。据说90年代中期被业内推崇为当代世界彩色棉花鼻祖的赛丽·福克斯博士就告别了她的彩色棉花的棉种培育和种植事业,在北卡罗莱纳州开了一家花店,靠卖鲜花维持生计。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棉花色彩的这种变化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是色彩的不稳定,目前在市面上所能见到的颜色只是棕色和绿色,而色彩的深浅随意性很大,同一批种子在同一块地里长出来的棉花相互间的色彩差异就很明显,在色彩的选配时就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其次是彩色棉花的品质不稳定,强力偏低,短绒率高,纤维细度偏细,不适于纺制高支数纱,一般采用纯彩色棉花(≥90%)纺纱,纱的支数最高也就能达到40支。再者,彩色棉花的色牢度较差,尤其是日晒牢度,曾经发生过钓鱼者穿着彩棉T恤钓鱼后发现颜色出现明显差异而向生产方投诉的事件,而且彩色棉花对洗涤剂和洗涤方法的要求也挺高,按老百姓的说法是难伺候。这些弱点从另一个方面告诉人们棉花的天然颜色应该就是白色,出现的所谓棕色、绿色棉花实际上是基因突变、是返祖现象,在自然界的物种进化过程中,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不适应自然生存的现象,是一种应该参与自然选择而会被自然淘汰的现象,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二、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彩色棉花与白棉的混纺产品

 

在彩色棉花制品进入市场的初期,由于彩色棉花的价格高出普通白棉一倍多,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克服彩色棉花自身的纤维强力低的弱点,纺织厂商大都采用彩色棉花与白棉混合纺制彩棉纱线,同时也达到了同一色系中颜色的深浅变化的目的,而且出于成本的考虑大部分采用的是低比例彩色棉花混合高比例白棉的方法。这样,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带有棕色或绿色的棉制品,只要混有彩色棉花的,就统统被冠之以彩色棉花产品的称号,而且堂而皇之地标注为绿色产品。在这样的前提下,常规棉花的白色也升级为彩色棉花大家庭中的一个主力色系,也享受了绿色环保产品的待遇,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一旦说明白了就难免有鱼目混珠的嫌疑,至少也是理不直气不壮。于是,行业制定标准规定含彩色棉花达到90%以上的产品才允许被称为纯彩色棉花制品,但是这类产品在市场上极少见到,大多数彩色棉花产品都是彩色棉花与白色棉花的混纺产品,而且一般情况下,所含有的彩色棉花的比例并不高。

 

三、服装带给人的污染不仅仅是染料,而服装的多样性是要依靠颜色的调节

 

彩色棉花带给人们的环保理念是“不染色纯天然”,进而引申为“绿色环保”产品,这似乎意味着服装带给我们的污染是来自于染料。但是客观地说,染料的污染只是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在服装面料染色过程中不仅仅是染色一个环节,至少要经过前处理-染色-后处理三段工序才能形成完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三段的每一个工序或者说是工艺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化学制剂添加进去,经过数道甚至数十道工艺加工才能形成我们见到的面料效果。只是减少或者取消中间的某一个环节、减少或者不投放染料,只能说是面料中的污染物质减少一部分。而像人们为之谈虎色变的污染物甲醛并不是在染色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可是甲醛对人体的损害比一般染料要大得多,又有哪些生产彩色棉花服装产品的厂家敢于站出来声明他所作的产品在所有工艺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化工制品,如果有,那就真是消费者的幸福。

 

而彩色棉花的色彩单一,使得彩色棉花制品的颜色变化很单调。但是服装的多样性除了款式的变化以外主要依靠色彩变化来调节,人们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等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他们对同一款服装的颜色要求。在色彩的多样性方面,彩色棉花在短期内难以出现突破。虽然不断有报道宣称培育出红色、蓝色的棉花,但那些最多只是一些试管中的产品,无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色彩基因的导入与表现在目前还是一个不受控的过程,是世界级的顶尖难题,科学问题只依靠愿望和热情是解决不了的。

 

四、彩色棉花用于服装有其局限性

 

首先是色彩,彩色棉花的色彩是以棕色为主,还有少量的绿色或者称为棕绿色,这个色系做出的产品难以让青年人接受,但青年人是服装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彩色棉花的产品开发也只能倾向于中老年服装和内衣。而这类消费群的消费欲望比较低,内衣的淘汰速度也比较慢,又反过来制约了彩色棉花产品的开发。

 

其次,彩色棉花制成的服装宣称为绿色环保产品,除了不染色之外,还应该在后整理过程中少添加或不添加化工制剂。如果真是这样加工,面料看上去摸上去都会感觉很“原始”、粗糙不爽滑还极易起皱褶,洗涤后也不容易打理,这样会使消费者很快丧失对这类产品的好感。要想有所改变就要使用化工制剂,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对面料除杂、柔软、抗皱等一系列工艺,那么这样的产品还是真正意义的绿色产品吗?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这类化学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侵害要远远大于染料的侵害。而要使消费者一旦知道了这里的真相还会有人相信“绿色”吗?

 

再者,由于受纤维细度、强力、后整理工艺的等诸多因素限制,彩色棉花含量较高的产品比较难以加工生产出高档的服装。

 

五、不良商人以染色棉花冒充彩色棉花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市场上开始流行以先将纤维染色再与本色纤维混合后纺制的新型带有色彩的纱,用这样的纱织布追求面料上色彩的朦胧变换的效果。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将棉花染色,主要染成黑色、红色、绿色三种,再分别与白棉混和或两种以上的染色棉花与白棉混合,生产出彩色的棉纱,也就是市场上统称的“花灰纱”或“麻灰纱”。

 

但是在一些低端市场上发现,一些不良商人使用人工染色棉花来替代天然彩色棉花,而这类人工染色的棉花所使用的染料大部分是一些低档染料,也更没有进行任何后处理,用它加工成的服装对人体皮肤的刺激很大。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别哪些是人工染色棉花哪些是天然彩色棉花,一旦出现问题,受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身体,还有消费者对天然彩棉产品的信任。

 

六、让彩色棉花良性发展就要理性客观看待彩色棉花

 

第一:彩色棉花的种植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棉种的繁育、新色系的开发和棉花的种植,是要依靠大量的生物遗传基因学科的顶尖知识和技术的,决不是靠热情和炒作就能实现的。

 

第二:彩色棉花的生产企业应该建立产业联盟,在现有的产品标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彩色棉花产品的质量标准,规范产业行为,清除异类,在消费者的信中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第三: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适合于彩色棉花产品后整理技术的创新,让彩色棉花产品能够经得起更严格的检验和测试,更加接近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理想境界。(G01)

2007-03-30 16:01:00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