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F1268 型精梳机的性能及生产实践

                                

    我公司于2001年初新增了12台经纬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最新生产的F1268型精梳机,投产至今,生产运转正常。期间我们经过几次工艺调整,现半制品和成纱质量已达到相当水平。本文结合该机主要技术性能,介绍其工艺配置、产品质量及使用体会。

1  主要技术规格特点

1.1  主要技术规格(见表1)


    (1)高速高效,经济实用。该机最高速度可达350钳次/min,实开经济速度300钳次/min左右,安装功率为8.28 kW,生产中耗电少,外形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优化了给棉罗拉位置。该机采用当今先进工艺性能给棉罗拉,位置前移,缩小了给棉罗拉与前分离罗拉的钳口隔距,有利于对较短纤维的控制,能减少落棉中的有效纤维,有利于节约用棉。
    (3)钳口设计合理,保证高速运行稳定。该机钳板传动机构的曲柄长度采用70mm,有利于高速和棉网的搭头质量;采用轻巧的钳板组件,钳唇两点握持,进一步适应了高速运行和钳板的握持性能。
    (4)优质的梳理元件,梳理和清除效果好。锡林采用整体锯齿型,38排针齿;顶梳采用弯扁针,针密度为26针/cm。
    (5)三上五下曲线牵伸形式,后区牵伸有三档选择,这样增大了适纺性能。牵伸传动采用同步带,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便于维修。
    (6)新型圈条轴承结构,单筒单圈条成形,运转平稳,条子圈入成形好,无意外牵伸。
    (7)纤维分离器集中吸落棉,简单,可靠,效率高。
    (8)具有人机对话功能。采用日本松下PLC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汉字显示,操作简单方便,故障监控电气化程度高。

2 纺纱品种及原料的选配(见表2)

表2  纺纱品种及原棉性能

 
3  纺纱工艺流程及F1268型精梳机工艺配置简析

3.1  纺纱工艺流程
    FA009型往复式抓棉机→FAl05A型单轴流开棉机→FA026型交叉混棉机→FAll6型主除杂机→FA231型梳棉机→FA334型条卷机→FA344型并卷机→FAl268型精梳机→FA306型并条机→FA457型粗梳机→FA506型细纱机

3.2  F1268型精梳机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F1268型精梳机工艺参数

 
3.3  F1268型精梳机工艺配置简析
    (1)准备工艺。工艺路线采用条卷并卷工艺,条卷并卷工艺配置上既要保证纤维的伸直平行、均匀混合,又要克服粘卷现象。因此条卷并卷的牵伸工艺及条卷的并合根数选择要合理。我们采用条卷1.303倍牵伸,并卷6.21倍牵伸,条卷采用22根并合。
    (2)小卷定量。刚开始试机时小卷定量采用54g/m,后逐渐加重,现小卷定量为62 g/m。
    (3)给棉方式。考虑到原棉的性能及经过清梳联短绒增长幅度较大,为了提高精梳落棉率,我们采用后退给棉,给棉长度为5.2mm。
    (4)锡林速度。因为新装设备有一个磨合期,锡林速度由开始试机的200钳次/min提高到280钳次/min,这样既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又稳定了精梳条质量。
    (5)顶梳刺入深度。经过实践,随着顶梳刺入深度的增加,落棉率相应地有所提高,但顶梳根部嵌花严重,我们把顶梳刺入深度调整为+0.5mm。
    (6)分离接合刻度。分离结合刻度的调节应从实践中慢慢摸索,结合乌斯特条干值及其波谱图进行优选,我们的经验是把分离接合刻度调整在+0.28刻度时精梳条波谱图无显著波峰出现。
    (7)精梳条定量。适当提高精梳条定量可以降低精梳机牵伸倍数,克服由于牵伸过大造成的附加不匀,有利于精梳条干;但精梳条定量过大会造成分梳强度减小,清除效率也随之降低。

4  主要技术质量指标测试

4.1  精梳条主要质量指标(见表4)
表4   F1268型精梳机主要要指标

 
4.2  成纱质量(见表5)
表5  精梳纱成纱质量
 
5  使用体会
   
    (1)温湿度的控制。该机对温湿度变化反应比较敏感。实践表明,车间温湿度一旦有波动,就会造成分离胶辊吸花,两端缠绕,棉网质量差,不能正常开车。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温度控制在24℃时开车正常。
    (2)顶梳挂花的消除。重定量,强分梳,多排除,势必增加顶梳的梳理负担,容易造成顶梳挂花。我们定期用汽油擦洗顶梳针的棉蜡,要求值车工加强巡回,增加对顶梳的清洁次数,同时放大顶梳与其定规间的间隙至3 mm,基本上消除了顶梳挂花现象。
    (3)棉网乱边的改善。产生规律性的棉网乱边需要生产厂家从设计方面加以改进。我们采用加重小卷定量,提高小卷质量,减少小卷粘卷、毛边现象;对棉网通道定期用汽油擦洗,保持通道光洁无挂花,棉网乱边有所改善。建议生产厂家缩小导棉板开口,增加对棉网的集束作用,配用的分离胶辊质量要提高,杜绝因分离胶辊吸花造成的棉网乱边现象。
    (4)输出台板喇叭口的选择。喇叭口对棉条既有集束作用,又有监测作用。因此要根据棉条的重量选用适当规格的喇叭口,同时又要考虑到对棉网的集束性能,否则输出棉条的导条平台上容易造成涌条。我们的经验是:当撕下l/2棉网时,输出台板应弹簧作用而停车,且棉条在导条平台上不涌条,该规格喇叭口才适当。
    (5)落棉率的控制。该机落棉率的测试如果试验操作不当,数据误差较大,我公司落棉率控制在19%~2l%之间。做落棉试验时,我们把测试时间设定为10 s,同机台相同条件下连续做5次试验求平均值,并且要求每次开车时锡林位置一致,同时注意落棉收集器四周与风道壁密封要好,这样落棉实验数据才会准确。但是该机对单眼落棉率测试困难,落棉眼差无法有效控制是个缺陷,建议生产厂家进行改进。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