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马王堆西汉大墓的丝绸宝藏

  汉代是中国丝绸的繁荣期,中国丝绸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如提花机的重大改进,丝绸品种、丝绸纹样的丰富多样,织物上出现吉祥寓意文字,西北丝绸之路的开通等等。汉代,中国丝绸在技术、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马王堆西汉大墓出土的丝绸珍品就证实了这一繁荣历史。 

  1972~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西汉墓,共分为一号墓、二号墓和三号墓。其地理位置在长沙市东郊,距市区约四公里。马王堆是西汉轪侯家族的墓地。二号墓的墓主是《史记》中记载的轪侯利苍,他早年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汉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汉初因功升任诸侯王国———长沙国的丞相,汉惠帝时被封为轪侯。三号墓的墓主是利苍之子,与其父一样,他也是一位武将。一号墓的墓主则是利苍之妻,名叫辛追,是三人中埋藏时间最晚的一位。

  在三墓中,二号墓早在唐代被盗,三号墓因密封不严,墓主仅存尸骨。只有一号墓不仅规模最为宏大,且密封极严,故保存完好,尸体尚未腐烂,墓中衣物和纺织品在地下埋藏了2100年,还是鲜艳如新,真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奇迹。这位丞相夫人出土时,可谓花团锦簇,脸上覆盖着酱色织锦和素绢,两手紧握绣花绢面、盛满香料的香囊,手上还有一副绣有“千金”字样的“信期绣”手套,足穿绢袜和青丝履,内穿“信期绣”罗绮丝绵袍,外套细麻布单衣,然后从头到脚包裹着各式丝麻织物共18层,横扎9道丝带,最后覆盖工艺精湛的敷彩黄丝绵袍和“长寿绣”绛红绢绵袍各一件,一共是20层包裹。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厚葬了。马王堆之所以名满天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出土了这具历经两千年而不朽的西汉女尸。

  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过去罕见的,仅一号墓内出土的纺织品和服饰品就多达200余种,且都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包括有绵袍、夹袍、单衣、单裙、袜、手套、组带、绣枕、香囊、枕巾、几巾、鞋、针衣、镜衣、夹袄、帛画等衣物饰品、起居用品和丝织品。织绣品种包括有绢类、方空纱、罗类、绮类、经锦、绒圈锦、绦、组带、金银泥印花纱、印花敷彩纱、刺绣等很多种类。这些文物尤其反映了汉代丝织品在缫丝、织造、印染、刺绣、图案设计方面达到的高度。通过下面这些典型的国宝级的文物就可窥见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和设计思想。

  轻若烟雾的素纱禅衣: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这件素纱禅衣,衣长160厘米,袖通长195厘米,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鲜艳如新的朱红罗曲裾袍:一号墓出土的这件朱红袍,长140厘米,袖通长245厘米。这件绸袍让人赞叹的是它的朱红颜色,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依然鲜艳耀眼,和新制时一样。那么为什么它能够鲜艳如新呢?经过测试,认定它的染料为当时非常贵重的朱砂。这件朱红袍染色时,用的是涂染法,采用先进的研磨技术将朱砂制成极细的颗粒,调成糊状的染液,在丝绸上来回涂括而成。这件绸袍染得细而均匀,织物孔眼之间清晰,没有堵塞现象,说明当时染色技术非常高超。

  马王堆西汉大墓出土的如此鲜丽多样的丝绸珍品,在考古史上是一大奇迹。它反映了西汉时期中国丝绸发展的非凡技艺,也为汉代丝绸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来源:全球纺织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