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纺织品的生产基地,而针织品作为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满足国内人们的衣着需求,还是出口创汇,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针织品的特殊组织结构,决定了针织用纱质量要求比机织用纱更高,由此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环锭纺纱进行了试验,摸索出保证针织用纱质量的关键是抓好原料和工艺环节。下面以C18.3 tex纱为例进行介绍。
1 配棉
配棉是纺好针织用纱的物质基础,关键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成熟度好,有利于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开松、梳理过程中不易形成棉结。而短绒本身就是未成熟纤维,短绒纤维韧性低、刚性差,在纺纱过程中易受损伤,尤其在清梳工序易形成棉结。因此控制原棉短绒,有利于减少棉结的产生。同时还应抓好有害疵点(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死纤维等)的控制,实践表明,不易清除的疵点与生条棉结及成纱棉结有关。经多次试验,对纺中号针织纱来说,我们认为配棉的成熟度系数控制在1.6左右,短绒率控制在12%以下较为适宜。
2纺纱工艺流程
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4型六辊筒开棉机→A036B型豪猪式开棉机→A092AS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E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FA302型并条机→A454E型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
3纺纱工艺技术措施
3.1 开清棉
针织用纱要求成纱条干均匀,棉结杂质少。在开清工序应以最大限度地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与纤维粘附力较强的细小杂质,则在梳棉工序中清除。因此,开清棉工序宜采用精细抓棉、少打多松、以梳代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
精细抓棉可使杂质容易暴露在棉束表面,便于清除。抓棉机抓取的棉束愈小,能使纤维充分开松,有利于杂质早落,为后部机台提高清、梳效率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开松作用,我们提高了A006B型混棉机斜帘速度,使角钉帘与输棉帘速比提高30%;A034型开棉机转速提高10%,使棉束平均重量降低,开松除杂效率提高;同时放大主要落杂区的隔距,A006B型机剥棉打手处的尘棒隔距及A034型开棉机漏底尘棒隔距放大至14mm,使大杂尽可能早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中注意到,在开清棉过程中要减少索丝的产生,应避免原棉在棉箱中过度翻滚,过度翻滚会造成棉卷中索丝增多;避免棉束尚未充分开松时就施加过度的打击;并保持原棉通道的光洁。
3.2梳棉
梳棉是短纤维纺纱的关键工序,也是前纺工序的决定性机台,生条质量是成纱质量的基础。为此梳棉工序应采用紧隔距、强分梳、轻定量的工艺原则。梳棉工艺影响成纱质量及纺纱性能最明显的是分梳作用,而锡林刺辊线速比、生条定量等直接影响分梳效果。经过试验,刺辊速度掌握在800 r/min左右,并且锡林与刺辊线速比控制在2.04,既有利于纤维的转移,也有利于减少成纱棉结和改善条干均匀度,与此同时锡林与盖板紧隔距可提高梳理效果。我们在试验中发现,锡林~盖板隔距采用0.18 mm、0.15 mm、0.15 mm、0.15mm、0.18 mm时,生条中的棉结、杂质粒数明显减少,棉网清晰度及成纱质量显著提高,但与之配套的是状态的基础工作必须有所保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生条定量为18g/5 m时,梳棉工序工艺参数:锡林转速为330 r/min,刺辊转速为800 r/min,道夫转速为25 r/min,盖板速度为160 mm/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18 mm、0.15mm、0.15 mm、0.15 mm、0.18 mm。
3.3并条
并条工序的主要作用使纤维充分混和均匀,并改善条子的重不匀,并且通过牵伸作用和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改善条子的内在结构,提高条干均匀度,以制成符合工艺设计定量要求的半熟条、熟条。
头道并条要控制好短片段不匀,总牵伸倍数低于并合数,后区牵伸控制在1.6倍左右,以充分伸直前弯钩纤维。二道并条主要改善棉条的均匀度,要使粗纱重量不匀率低及条干均匀,首先必须做到末并条的重量不匀率低及条干均匀。经过比较,我们认为最好使用具有自调匀整的并条机,以使条子的重量不匀CV值显著改善。熟条定量稳定有助于降低粗纱、细纱的断头率,有助于改善成纱条干,成纱条干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改善布面的外观质量.消除染色后造成的色档和条影等弊病。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3.4粗纱
粗纱工序的关键是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①增大粗纱捻系数,以加强细纱后牵伸区的摩擦力界,减少布面条干阴影;②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15倍)。经多次试验证明,粗纱工艺采用集中前区牵伸其条干优于传统工艺。其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3.5细纱
细纱工序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要通过优化细纱机牵伸分配实现对纤维运动的有效控制,以改善细纱条干。尤其是对细纱后区牵伸力的控制要把握得当,细纱后区牵伸力过大容易引起罗拉扭振而恶化成纱质量。其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4结语
通过上述工艺技术措施,生产的针织用纱质量较好,受到用户好评。纺针织用纱主要应从清梳工序着手,着重提高纤维分离度及平行伸直度,控制短绒和棉结。提高纤维的梳理度和开松度,控制相对湿度和盖板花,采取强分梳、慢车速、轻定量等措施,对于改善针织用纱的质量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