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歌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也许出于职业特性,教堂婚礼中另一番情境更加撞击和震撼他的心灵:“每当一对新人身着圣洁的结婚礼服双双站在圣坛前,以誓言表达对爱的忠诚与责任时,我的内心都难以名状地升腾起一种神圣感,也不由自主地萌发出一种使命感,我要为人类这一最珍贵的盛典设计最漂亮的礼服,亲手缔造象征着爱与永恒的神圣服饰。”
这个念头一搁就是好几年,当它再次奔涌于脑海,张志峰不能不行动了。“中国人对于婚纱的认知正在变味儿,并将导致他们追求‘永恒’的终生缺憾。”因为遗憾,如今的张志峰俨然成为婚礼文化虔诚的传道士和守护者。

红与白的中西差异
在张志峰看来,见证爱情永恒的标志只有两个——结婚钻戒和结婚礼服(嫁衣),其余都显得无足轻重。
婚礼是自古就有的仪式,在西方文明史中,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穿的礼服颜色、规格并不统一。文献首次记载白色婚纱是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与安妮的婚礼。而白色婚纱被固定为结婚礼服的历史却不到200年。
相较于欧美,中国的婚礼文化更加源远流长。纵观华夏婚礼,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梁冠礼服—钗钿礼衣”和人们较为熟知的“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华夏婚礼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神圣宁谧的仪式——汉代以前大多是周制婚礼,玄黑色和黄色的婚礼服,象征着天地的神秘色彩。到了唐代,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当世的热烈喜庆。唐制婚礼服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到了明代,平民女子出嫁时也可享受属于贵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平民男子迎亲可着九品官服一样。这种婚服样式是目前中国人心中典型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这种认识根深蒂固。
中国嫁衣的文化断层
凤冠霞帔绵延数百年后,到了现代中国,嫁衣变得五花八门且不伦不类:大红绣袄、西式婚纱、碎花翻领的确良、自制连衣裙、港式婚纱、个性婚纱……不同的是嫁衣,相同的是都寄托了女人对后半生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