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垂衣裳而天下治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夏商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时期。阶级对立、等级制度在此时已经基本形成,这在服饰穿戴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奴隶主服饰质地优良,色彩艳丽;而平民和奴隶的服饰粗糙低劣,色调单一。从文献记载结合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发现的大量的玉人、石人、陶人和铜人等文物上,可以看出,代表等级观念的服饰制度也已初步形成。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时期。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该时代服饰的文字记载。随着等级制的产生,上下尊卑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服饰上,有服有饰,周代贵族常服形式为上衣下裳,佩饰黻带,另外持笏佩玉也是当时贵族服饰的一种风尚。当时不同场合要穿戴不同的服饰,计有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些服饰严格区分了天子与官僚、贵族与平民等等级差别,形成了一整套的冠冕制度模式,影响了自商周以来三千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
  春秋时期,诸侯坐大,礼崩乐坏。战国之时,七国崛起,各自独立。服饰文化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与其它六国在衣冠制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山东六国也均因各国诸侯的爱好和奢俭,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其地方风格与文化风采。如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婢妾均被绮披纱;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鲁国的儒者孺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
  秦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相继了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崇信“五德始终”,常服通天冠,非周代六冕之制。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带。
  汉代代秦而立,衣冠制度多“因循而不革”。汉初服饰,与民无禁。随着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的扩大,朝野上下追求奢靡生活欲望日炽,服饰穿戴也逐渐丰富考究,形成了公顷百冠和富商巨贾竞尚奢华、“衣必文绣”、贵妇服饰“穷极丽美”的状况。东汉明帝时,“博雅好古”,以三代古制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和朝服制度,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都有严格等级差异。习尚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服饰文化出现了一种各民族之间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局面。魏晋南朝衣冠,一方面仍尊秦汉旧制,这主要表现在官服等级上面;另一方面也由当时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如魏晋名士高冠博带、大袖款衫,成为贵族服饰的一种风尚。北朝各族,纷纷推行汉化运动,仰慕汉族衣冠服饰,形成了“群臣皆服汉魏衣”"的状况。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这是一个追求时髦、款式多样、奇装异服盛行的时代。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襉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襉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