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代耳环与耳坠

  耳环的出现比玉玦为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蔚县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枚铜质耳环,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耳环实物,它的形制非常简单,仅仅用一根较粗的铜丝弯曲而成。这个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历史上的夏朝,距今约有4千多年。

  1977年,北京平谷独乐河商代墓葬中,也出土有一件耳环。其制较前者复杂,以金为之,耳环的一端被加工成扁圆型,状如喇叭口,口宽2.2厘米;底部则作一道沟槽;环身直径约1.5厘米,由粗而细,至另一端呈尖锥形,以便穿过耳垂上的小孔。整件器物重6.8克。 这种金质耳环,在山西石楼后兰家沟及永和下辛角村商代晚期墓葬中都有发现,造型也很有特点:整件耳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用金丝弯成钩状,钩子的顶端呈尖锐状;下部则用金片锤压成卷曲之状以为装饰,在钩子和金饰片的连接部分,还穿有一至二颗绿松石制成的圆珠。这些耳环的出土,表明我国金镶宝石首饰的制作工艺早在3千多年以前已见雏型。

  汉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不戴耳环,而佩以珥珰,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很少见到耳环实物。唐代妇女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出土有一些耳环,但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遗物。一直到了宋代,由于穿耳戴环之风在妇女中特别盛行,所以才有大量的耳环实物出土传世。 北宋时期的耳环,以江西彭泽宋墓出土的一对较为典型,它是由一根粗细不等的金丝打制而成,整件器物呈"S"型。一端为尖锐状,另一端被锤成薄片状,在这块金薄片上,还浮雕出花卉图纹。江苏无锡宋墓出土的一对耳环也很有特色,它是由两爿金片相合而成的,金片上压印着十分繁缛的纹饰:中间为两个对称的瓜果,瓜果上下均以枝叶蔓藤缠绕,用以穿耳的金丝,也制作成枝杆之状,与金片上的纹饰浑然一体,反映出设计、制作者的巧思。

  辽、金、元时期,穿耳戴环也很流行,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喜欢佩戴耳环,甚至在男子中也流行着这种习俗。宋人丘浚《赠羊太守》诗中就有:"碧晴蛮婢头蒙布,黑面胡儿耳带环"的描述。元马祖常《石田集·绝句》诗也称:"翡翠明珠载画船,黄金腰带耳环穿。"

  辽代耳环以辽宁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一对最富有特色,虽然也是用极薄的金片模压而成,但被加工成立体的凤形饰品,中间是空心的,凤形高冠翘尾,口衔瑞草,作展翅飞舞状。整件器物造型轻巧,制作精致,形象逼真,显然是贵族妇女的饰品。

  金代耳环也出土不少,从大量实物来看,这个时期的耳环也以金质为主,其制繁简不一:有的以金丝编成圆形托座,在托座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有的则将耳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用金丝编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框架内镶嵌各色宝石,在框架的顶部还装饰着金片制成的花朵。这种类型的耳环,在金代非常流行,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元明时期的不少耳环,就保持了这种特征。  



31/3123>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