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梳机上通常采用增大锡林针齿齿密的方式来提高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效果。由于受到加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继续增大锡林齿密将有一定困难。
在一些新型精梳机上,采用增大锡林梳理面的方式来提高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效果,如瑞士立达公司的E7/6、E62型精梳机有90°及112°两种梳理面的锡林供选用。锡林梳理面的大小对精梳机的梳理工艺及分离接合工艺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锡林梳理面的大小对精梳工艺的影响,对于精梳机的工艺设计及精梳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锡林梳理面角度对梳理的影响
1.1锡林梳理面对梳理度的影响
精梳锡林对棉卷梳理作用的强弱,可用梳理度表示,即为棉卷中每根纤维所受到锡林针齿的作用齿数。梳理度越大,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效果越好。精梳锡林的梳理度C(齿/每根纤维)与锡林表面的总齿数z(齿)成正比。

设锡林的梳理面角为θ(°),锡林半径为尺(mm),锡林宽度为B(mm),锡林针齿平均密度为P(齿/mm2),则锡林表面的锯齿总齿数z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对,锡林的梳理面角θ由90°增大到112°,由(1)式算得锡林表面总齿数z及梳理度C增加24.4%。
1.2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时间
根据E7/6型精梳机的结构尺寸,在锡林齿面角度分别为90°、112°,锡林定位为38分度时,利用计算机算得不同落棉刻度时开始梳理定时、结束梳理定时及梳理时间见表1。

由表1可知,当锡林的梳理角度由90°改为112°时,梳理工艺参数有以下变化:(1)锡林开始梳理的定时不变,而结束梳理定时推迟,约推迟3.4分度;(2)锡林对棉丛的梳理工作时间延长3.4分度,使精梳锡林有充足的时间梳理棉丛,有利于提高梳理质量,但使分离接合工作时间减短,对提高分离接合质量不利;(3)随着落棉隔距的增大,梳理开始与梳理结束定时提早,但锡林梳理时间有所减短。
1.3钳板开闭口定时
为使锡林梳理工作顺利进行,在锡林的第一排针到达钳板钳口下缘时,钳板应处于闭口状态,即钳板的闭口定时应早于梳理开始定时,否则钳板钳口中的棉丛会被锡林抓走,而形成精梳落棉;在锡林末排梳针到达钳口时(即梳理工作结束时),钳板钳口仍处于闭口状态,否则钳板中的棉丛会被锡林的末排针抓走而形成精梳落棉,因此钳板的开口定时应晚于锡林梳理结束定时。根据E7/6型精梳机的结构尺寸,在落棉刻度分别为5、6、7、8、9、10、11、12时,算得E7/6型精梳钳板开闭口定时见表2,锡林定位分别为36分度及37分度、锡林的梳理面角度为112°时的梳理定时见表3。

综合分析表1、表2、表3可知:(1)随着落棉隔距的增大,钳板的闭口定时提早,而开口定时推迟,钳板的闭口时间增大;(2)锡林定位越早,梳理开始与结束定时越早,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时间就越短;(3)无论落棉隔距大小,E7/6型精梳机钳板的闭口定时等于或早于锡林对棉丛梳理开始定时,即都能满足梳理要求;(4)在锡林定位为37分度及38分度,落棉刻度分别为5、6、7时,钳板的开口定时都早于锡林对棉丛梳理结束定时,无法满足锡林对棉丛梳理的工艺要求,因此当选用梳理面为112°的锡林时,落棉刻度应大于7为宜,以防止梳理工作尚未结束钳板钳口已经打开的现象;(5)锡林定位为36分度时,钳板的开口与闭口定时都能满足锡林对棉丛的梳理要求。
2锡林梳理面角度对分离接合工艺的影响
锡林梳理面角度的大小对精梳机的分离接合工艺有直接影响。在锡林定位不变时,锡林齿面角越大,则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的分度数(时间)推迟,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的分度数(时间)推迟,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被锡林抓走的几率就越大;相反,锡林齿面角越小,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的分度数(时问)越早,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被锡林抓走的几率就越小。
2.1 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分度数
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的隔距点的时间越晚,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就越长,棉网就有可能被锡林抓走。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的时间与锡林的定位、锡林与分离罗拉的相对位置、锡林直径及分离罗拉直径有关。图1为E7/6型精梳机锡林定位时,锡林与分离罗拉几何尺寸及相对位置的关系。∠AOB为锡林梳理面角度(用θ表示),有90°与112°两种。根据图1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在E7/6型精梳机上,锡林定位一般为36分度、37分度、38分度三种,由式(2)算得不同锡林定位时的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的分度数见表4。
由表4可知:锡林梳理面角度112°与90°相比,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的分度数推迟2.08分度。
2.2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
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的大小与锡林定位、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的定时、纤维长度、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及分离罗拉运动曲线的形态有关。根据理论分析,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Lo为:

式中:L12所纺纤维长度(mm),Sb为分离罗拉的前段倒转量(mm),Sed为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mm)。
根据表4中的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的分度数及E7/6型精梳机分离罗拉的位移曲线,在分离罗拉倒转定时为6分度、锡林定位分别为36分度、37分度及38分度,并假定所纺纤维长度为30 mm,算得分离罗拉的前段倒转量、继续顺转量及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倒人机内的棉网长度见表5。

由表5可知:(1)锡林梳理面度θ越大,分离罗拉的前段倒转量越大,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时倒人机内的棉网长度越长;(2)锡林定位越早,末排梳针通过隔距点时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越短。
2.3棉网不被抓走的条件
根据分析,E7/6型精梳机分离罗拉倒人机内的棉网不被锡林末排针抓走的条件为:
Lo≤32.1 mm (4)
表5中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分离罗拉倒转定时为6分度(此时顺转定时为16.5分度)、采用112°锡林梳理面角度时,无论锡林定位是37分度或是38分度,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隔距点分离罗拉倒人机内的棉网长度都大于32.1mm,无法满足(4)式的要求。因此在E7/6型精梳机上,采用112°梳理面角度的锡林,按常规的工艺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2.4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对倒入机内棉网长度的影响
在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分别为16分度、16.5分度、17分度,锡林定位分别为36分度、37分度、38分度时,算得E7/6型精梳机采用112°锡林梳理面时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长度见表6。

由表6可知:(1)分离罗拉的川页转定时越晚,其前段倒转量的绝对值越小,分离罗拉倒人机内的棉网长度越短,易满足棉网不被锡林抓走的条件。(2)当锡林采用112°的梳理面时,要满足棉网不被锡林抓走的条件,锡林定位需为36分度;如果锡林定位选用37分度,则分离罗拉的顺转定时应大于16.5分度;38分度的锡林定位不适合梳理面为112°的锡林。(3)当分离罗拉的顺转定时较晚时,继续顺转量较大,精梳机对较短纤维的适纺性变差,在生产中应引起重视。
3 结论
(1)在E7/6型精梳机上,锡林采用112°梳理面与90°的梳理面相比,锡林的针齿总量及梳理度可增加24.4%,锡林梳理结束定时及锡林梳理工作时间约增加3.4分度。
(2)当锡林采用112°的梳理面时,锡林定位应采用36分度,能满足锡林梳理及棉网不被锡林抓走的条件;若采用37分度锡林定位,则落棉刻度应大于8,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应大于16.5分度;38分度锡林定位不适合梳理面为112°的锡林。
(3)推迟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可减小分离罗拉倒人机内棉网长度,但对较短纤维适纺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