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棉本色布国家标准(附录C、附录D、附录E)

   附  录  C
用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
    (补充件)
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质量控制检验时,可用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然后换算到标准温度和回潮率的办法进行修正,但检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保持稳定。
C1  断裂强力修正公式
C2  棉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系数按ZBW04 006.2执行
    附  录  D
    检  验  规  定
    (补充件)
D1  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品质控制检验时,可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
D2  分批规定
D2.1  以同一品种整理车间的一班或一昼夜三班的生产入库数量为一批,以一昼夜三班为一批的,如逢单班时,则并入邻近一批计算;二班生产的,则以二班为一批。
D2.2  如一昼夜三班入库数量不满300匹时,可累计满300匹,但一周累计仍不满300匹时,则必须以每周为一批(品种翻改时不受此限)。
D2.3  分批定时点一经确定,不得在取样后加以变更。   
D3  棉布物理指标、棉结杂质和棉结分批检验、按批评等。
D4  物理指标、棉结杂质和棉结检验以一次检验结果为评等依据。
D5  经纬密度因个别机台的筘号或纬密牙轮用错,造成经、纬密度不符合规格的,该个别机台所生产的布匹,如确能划分清楚的,可将这部分布匹剔除出来降等处理,该批布重新取样检验定等,如划不清楚并超过允许公差范围的,应全批降等。
D6  检验周期
    物理指标、棉结杂质每批检验一次,质量稳定时,也可延长检验周期,但每周至少检验一次,如遇原料及工艺变动较大或物理指标及棉结杂质降等时,应立即进行逐批检验,直至连续三批不降等后,方得恢复原定检验周期。
D7  取样数量
    检验布样在每批棉本色布中整理后、成包前的布匹上随机取样,取样数量不少于总匹数的0.5%,并不得少于3匹。   
D8检验方法
D8.1  棉布长度检验,采取折叠好的布匹,每1折为1 m,先量折幅,然后数折数,并用钢板尺测量其余不足1 m的实际长度,精确至0.01m(以检验者指定的一边为准),不足0.01 m的不计。
计算公式:匹长或段长=实际折幅长度X折数+不足lm的实际长度    ……(D1)
    折幅长度的测量应将布平摊在平台上进行,用钢板尺在距布的头尾5m范围内,均匀地测量5个折幅(联匹布加倍)的上下二页(距边5~10cm),以测得的10个数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实际折幅长度,测量精确至0.1 cm,平均数字计算精确至0.01cm,四舍五入为0.1cm。
D8.2  棉布幅宽应按匹检验,采用折叠好的布匹,将布平摊在平台上,用钢板尺均匀测量5处,但距布的头尾不小于2m,并以测得数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幅宽平均数,计算精确至0.01cm,四舍五入至0.1 cm。
D8.3  棉布密度应按批检验,检验密度一般用密度镜在布匹(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的中间部位进行,一般可检验5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将结果乘2即得。密度在100根以下时仍应在10cm内检验密度,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五处(其中二处应在距离布边3cm处),纬密必须在每匹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幅宽在110cm及以下可每匹经密查3次,纬密查4次,然后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时,须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讫点均以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讫点到纱线中心则最后l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5根的作0.25根计,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75根计。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四舍五入至0.1根。在测定经密时,必须同时在该处测定布幅,记录数字精确至0.1 cm。
D9  长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必须保证成包后符合标准规定。
    附  录  E
假开剪率和拼件率的规定
    (补充件)
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及拼件率合计不超过25%,其中拼件率不超过10%。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