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蚕茧产量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蚕农增收全国第一,拥有万吨茧县10个,5000吨茧县15个……近几年,种桑养蚕已呈现“东桑西移”趋势。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广西区的蚕桑产业,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蚕桑产业发展?1月11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论坛在邕举行。
本次论坛特邀苏州大学胡征宇教授、广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廖森泰、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顾家栋研究员、柳州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文烽教授作了专题演讲。自治区工信委、农业厅、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以及市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桑蚕茧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单位代表,茧丝绸加工企业、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了论坛。
“十五”以来,广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桑蚕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缫丝企业、加工企业、蚕丝产量等实现快速发展。自2005年以来,广西区的蚕茧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9%,世界产量的18%。但是桑蚕产业链不够长、茧丝质量不够好、经济效益不够优、科技人才不够用、市场管理不够力、综合开发不够大这6大因素制约着广西区桑蚕产业的发展。未来广西区桑蚕业能否持续发展,如何做强做大桑蚕业集群,实现蚕茧资源大省向茧丝加工利用的强省转变,是论坛中嘉宾论坛的重点。论坛上,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影响广西蚕桑产业链延伸发展和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对策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