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待测的试样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盖玻片面对显微镜物镜,调整到纤维图像清晰,载物台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以0.5 mm间隔移动(散纤维试样测量时载物台只需水平移动),观察进入屏幕的各类纤维,根据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鉴别其类型(见附录C),按GB 10685测量各类纤维直径,并分别记录各类纤维的根数。每个片子共数1 500根以上纤维。
注:若纤维根数已数够1 500根,而载玻片只移动到中间,则要继续计数到边端方可停止。若上述某类纤维在混和物中的含量比例较低,试样达不到测量直径要求的根数,则量取片子上此类纤维全部根数为止。
山羊绒纤维直径大于30μm,牦牛绒纤维直径大于35μm,驼绒纤维直径大于40μm,兔毛纤维直径大于30 μm的观测纤维,分别测量平均直径和纤维根数。上述各类纤维的根数占样品被检根数的比例小于3‰的,可忽略不计。
12试验结果计算
12.1平均直径

13试验报告
a)试样的品名、品号;
b)所测各类纤维的重量百分比,%。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常用动物纤维 密度表
纤维种类 密度,g/cm3
山羊绒 1.30
兔毛
绒毛 1.10
粗毛 0.95
牦牛绒 1.32
骆驼绒 1.31
马海毛 1.32
绵羊毛 1.31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深色试样的退色处理方法
B1深色试样退色处理方法
B1.1试剂:平平加。
B1.2试样与试剂的比例为1:1。
B1.3浴比为1:200。
B1.4 以30~40℃的蒸馏水将平平加溶化于烧杯中,放入试样,煮沸,沸煮30 min。沸煮过程中若水分蒸发过多,可添加一些蒸馏水。
B1.5用冷水冲洗试样,烘干后即可测试。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常用动物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
c1 山羊绒
山羊绒鳞片边缘光滑,类似环状包覆于毛干,覆盖间距比羊毛大,鳞片密度为60~80个/mm,鳞片较薄,紧抱于毛干,开张角较小,横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
c2兔毛
兔毛基本上都有髓质层,仅有极少数部分的细毛无毛髓,绒毛的毛髓呈断续状和单列梯状,其横截面为非圆形,呈不规则四边形,中间有一个空腔。粗毛的毛髓呈梯状,有双列、三列、四列,极少数的可达到十列以上,其横截面呈腰圆形或椭圆形,中间有一个至数个空腔,兔毛的鳞片多为木纹斜条形。
C3马海毛
马海毛鳞片扁平,很少重叠,表面光滑,纤维的截面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
c4骆驼绒
驼绒纤维表面鳞片较少,呈不完全覆盖,边缘光滑,鳞片密度为40~90个/mm具有天然色泽,其截面形状大都近似圆形。
C5牦牛绒
牦牛绒纤维鳞片开张角较小,鳞片密度为100~130个/mm,毛色为黑色、棕褐色。
c6绵羊毛
细羊毛的鳞片多呈环状,每个鳞片形成一个环套,套在毛干周围,一个鳞片的根部由另一个鳞片的梢部覆盖。粗毛多呈瓦状和龟裂状。细羊毛的鳞片密度约为80---110个/mm,粗毛在50个/mm左右。鳞片厚度约为0.5~1μm,开张角较大。截面多为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