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Tencel 色织府绸 织物设计 生产技术
1 前言
我学院于2000年初承担了南通市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Tencel纤维及其混纺新型服装面料”,经过1年的努力,对Tencel纤维的纺纱、织造、染整三大加工过程作了攻关和研究,该项目于2000年底通过省级鉴定。现就色织Tencel产品设计与生产作一介绍。
2 产品规格及工艺流程设计
2.1产品规格设计
针对TenceI纤维的特性,在我院意大利Somet Themall Excel剑杆织机上开发细特高密色织Tencel府绸织物,再经过仿绸整理,使产品手感细腻、滑爽,具有仿绸风格,具体技术规格设计如下:
成品布幅:160cm; 紧度经:67.2%,纬44.9%;
经纬纱号:14.8tex; 总紧度:81.9%
经纬密度 :472×315根/10cm; 组织:平纹
2.2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染纱:绞纱染色。
经纱:络筒(1332P型)→整经(1452型)→浆纱(祖克S432型)→穿经织造(天马剑杆织机)→坯布检验
纬纱:经1332P型络筒机后直接进入织造工序。
后整理:坯布→烧毛→退浆→初级原纤化→脱水→抛松整理→树脂整理
3 主要工序的生产技术措施
3.1 染纱工序
运用最新的绞纱染色工序,避免了Tencel纱线筒子染色时纤维膨化程度大,染液不易穿透而造成色花等问题,色纱色彩淡雅调和,符合当前流行色趋势。
3.2 织造工序
原料特性、原纱条件和织物结构(如织物组织与紧度)等是机织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针对Tencel纱“强力大、伸度小、弹性足,易原纤化、湿膨胀系数大”的特点,其机织工艺路线应贯彻“小张力、保弹性、保伸长、重被覆、贴毛羽、中上浆、低后梁”的原则。
3.2.1 络整工艺
应贯彻“小张力、大隔距、匀卷绕”的工艺原则,尽可能保护Tencel纱原有的物理性能。
络筒时,在保证筒子卷绕密度、成形良好的前提下,为Tencel色纱的弹性损失,张力以较小为宜。因Tencel纱杂质很少,故清纱隔距以大为佳,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毛羽的产生,如有条件,可采用电子清纱器;车速不宜过高,一般以中速为宜。因Tencel纱光滑、硬挺,织造中极易产生脱结,故以结头质量要求较高,宜采用自紧结,做到小而牢,如有条件,可采用手持式空气捻接器。
整经时,应满足“张力小而匀”的原则,采取张力分段控制方法,做到张力、排列、卷绕三均匀。尽可能采取多头少轴工艺,色纱整经时应根据花型特点,宜采用分色分层方法插筒排花,车速不宜过快,这样可为浆纱提供优质大经轴。
3.2.2浆纱工艺
浆纱采取“小张力、保伸长、重被覆、贴毛羽”的工艺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Tencel色纱强度高,但毛羽多,故浆纱采取被覆为主,使纱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弹性浆膜,伏贴毛羽,改善其脆性,主要浆料为PVA,辅以TB一225变性淀粉,增加其浆液浓度。
(2)Tencel纤维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遇水后在横向膨胀40%左右,这一特性对浆纱质量影响很大。在浆槽中,纱线遇水后膨胀,致使纱线之间排列密度增大,减少了纱线的吸浆空间,纱线排列过于紧密,使得在纱线上难以形成完整的浆膜,毛羽不能很好地伏贴,故采取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浆槽内的经纱根数,一般可采用双浆槽浆纱。
(3)与纤维素纤维一样,采取较低的纱线张力低弹性恢复系数,纱片张力尽可能小,控制浆纱伸长不超过1.5%,其伸长率最好控制在1.0%左右。
3.2.3 织造工艺
针对Tencel纱的特点及织物紧度偏高,为防止在织造出现梭口不清导致“三跳”及横档疵的产生,故根据剑杆织机的结构特点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选择经位置线:在天马剑杆织机上制织低特高密Tencel府绸,应适当降低停经架、后梁高度,以解决开口不清而造成跳纱疵点,并且使布面丰满,同时减少了经纱断头,减少了开车横档疵的出现。
(2)上机张力设置:总体来说,上机张力适中为宜,根据无梭织机织造要求是“小开口、大张力",有利于开清梭口,但由于Tencel纱伸长小,若一味强调加大上机张力,势必增加经纱断头率,降低生产效率,故在制定上机参数时,宜偏中掌握。
(3) 开口高度确定:增大开口量可使梭口清晰,但开口太大会增加经纱断头;但开口量减小,织机引纬时会增加剑头对经纱的挤压度,从而造成经纱断头增加,故开口高度宜适中。
(4) 引纬时间的确定:根据剑杆织机织造的要求和品种特点,引纬时间应与开El时间相协调,如开口时间提早,进剑时间也应当提前,这样可以减少剑头对经纱的挤压。
(5) 加强操作管理:为使布面平整,减少各类织疵的出现,除在准备工序做到织轴经纱排列均匀,张力求一致外,上轴质量与织造也有密切关系,故应加强上轴质量的考核,同时也应要求挡车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各类停车,以减少停车档的出现。
(6) 织机主要工艺参数
机 型:Somet Themall Excel剑杆织机 停经架深度:3.5档
储纬器:LGL型 停经架高度:7.5档
开口机构:Stauble2612e 吊综高度:132mm
车 速:407r/min 开口时间:318°
后梁深度:10档 引纬工艺:进剑57°,退剑:278°
后梁高度:8档
3.3 后整理
Tencel纤维织物的后整理加工与一般的棉和粘胶织物不同,这是由纤维具有高结晶度、整列度和原纤化等性质决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要按最终产品的用途和要求来选择合理的加工路线,针对色织Tencel府绸的特点,选择如下 加工工艺。
3.3.1 烧毛
烧毛主要去除突出于织物表面的短纤维,有助于提高后道工序中去除原纤的效率,也是Acordis公司推荐的工艺。为了提高烧毛效果,织物要先经预刷毛处理。为了防止纤维损伤,必须采取高速烧毛工艺,采用气体烧毛机,一正一反,烧毛级数应达3~4级。
3.3.2退浆(前处理)
前处理是染整加工的基础,良好的前处理可使织物退浆彻底,吸湿性提高。在这个工序中,应该注意织物浸湿溶胀,并与机器或自身摩擦,就会发生微原纤分裂,布面出现绒毛,这些情况如果在布面上不均匀地发生,导致织物产生“霜印”。很难修复,故退浆处理最好在平幅状态下进行,并添加适量的润滑剂。
3.3.3 初级原纤化
织物表面的短纤维,虽然在烧毛工序被去除了一部分,余下的裸露于织物表面,接触摩擦后产生原纤,它们一般都较长,易相互缠绕起球,必须加以去除。初级原纤化的设备选择很重要,为了达到搓揉的目的,织物必须绳状加工。根据初级的原纤化效果、生产效率、加工成本等综合考虑,最好在气流喷射染色机内进行。这样一方面织物能经受充分的磨擦,使其原纤化;另一方面织物在气流染色机中能不断频繁地交换接触面,可有效地防止折痕的形成,使原纤化作用比较均匀,并有良好的熏演性。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应用时使用润滑抗皱剂来降低织的所受的强力和摩擦力,有效地防止折痕的产生。
3.3.4 酶处理
经初级原纤化后织物表面纤维由于溶胀并受作用力作用,单根原纤沿纤维表面裂开,这种茸毛较长,贴在织物表面易相互纠缠,影响织物外观,必须通过纤维素酶加以去除。由于Tencel纤维的特殊结构,需选用作用明显的特殊纤维素酶制剂。一般情况,酶处理使用的设备与初级原纤化设备相同,只要在生产中控制好纤维素酶最适用的温度和pH值即可。酶处理后,通过加入碱再升温的方法使酶失活。另外,酶的品种、用量、处理时间也应注意合理地选择,以避免织物强力的损失,同时使原纤化效果得以保证。
3.3.5 树脂整理
Tencel纤维织物同其化纤维素纤维织物一样,存在抗皱性差的弊病。经树脂整理后,不仅能提高织物的抗皱性能,,并能固定纤维原纤化效果,这就是织物经原纤化后再通过树脂整理可以保持织物表面光洁状态不变。在树脂整理时,为了改善织物的手感,在整理波中加入适量的柔软剂。
Tencel纤维的产品开发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些品种,并且取得Acordis公司的质量认证。但色织Tencel府绸的开发与生产仅属小批量试制,在生产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经纱断头率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偏低等,还有待以后大批量生产时,进一步优化各工序生产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