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丝绸与中国经济:“庸调”时代

  自唐朝初年至唐中叶的“安史之乱”时期,属丝绸的“庸调”时代。唐代初兴之时(公元619年),唐高祖颁布了一项赋税制度,这就是著名的租庸调制:“每丁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公元624年,高祖又重新颁布租庸调细法:“每丁岁粟二石,调则随乡所产绫、绢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庸调制度的特点是以丁为征收单位,同时把力役也以布帛的形式来代纳。这是它不同于前代实行的户调制所具有的先进性。唐代每丁均有服役期,但通常都是由匠籍的人们承担,而普通男丁只需以绢代庸。一个普通丁男每岁需交给政府的庸调合计为两匹绢。以绢代庸,保证了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家业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征税的时间较合理,一般在每年秋季。而唐代所养之蚕多为春蚕,如此自养蚕到织绢的整个工序可在秋季前完成,正好赶上法定交纳庸调的时间。

  “庸调”时代是中国古代正常丝绸赋税收入的高峰期。根据史书记载,天宝某年,官方的庸调丝绸收入量达740匹,为政府收入丝织品量最多的一次。这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唐代前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最高峰。由于政治开明,注重发展生产力,商业繁荣。有了如此安定的社会生产基础,唐代丝绸的生产也达到了高潮。当然,政府征纳的庸调高峰也随之而来。

  庸调征收的丝绸主要来源于黄河流域、四川巴蜀和东南三大丝绸生产区。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地区在经历了北方大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的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逐渐成为重要的丝绸税源之一。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