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抗菌防霉新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纺织品进行抗菌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细菌、真菌、霉菌、发霉以及海藻,乃至它们引起的退化、色斑、气味以及危及健康等问题。在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中,既有好的,也有坏的。在控制坏微生物的同时必须考虑,所采取的措施不影响目标以外的微生物,也不助长微生物适应化。
  细菌处理,是指能为纺织品提供不同程度防微生物保护的一大类技术。就化学本性、作用方式、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生产中的操作特性、在不同纺织品上的耐久性、成本以及它们与好、坏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如何而言,微生物彼此间千差万别。
  抗菌整理
  抗菌剂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绝大多数抗菌剂依靠从它们所施涂表面的浸出和迁移来发挥作用。这就是,通过抗菌剂的浸出来毒死微生物所利用的机理。这类化学品已在农业上使用数十年了,而结果则好坏掺半。除了影响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之外,浸出技术当用于服装时具有导致各种其他问题的潜在可能。它们包括以下负面影响:由于可能接触到皮肤,故对一般皮肤细菌有潜在影响;穿过皮肤壁垒,导致皮疹以及其他皮肤刺激。浸出技术存在的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则与它们会导致微生物的适应化有关。
   一种作用方式完全不同于浸出技术的抗菌处理是分子键合的非传统技术。该键合的非传统抗菌技术,或者说有机官能硅烷,其作用方式依靠始终保持附着在被处理物上--当细菌接触到硅烷所在的表面时便将细菌杀死。此种技术的效力不随时间不断浸出或降低。施涂后,该处理剂实际上与被处理物发生聚合反应,从而使表面具有抗菌能力。这种类型抗菌技术用于可能要接触到人体皮肤或者很看重耐久性的纺织品。
  抑菌区试验
  微生物是活生物,因此像任何活体一样,研究它们需采取极端措施。当暴露于亚致死剂量(暴露但不到杀死的程度)抗菌剂时,微生物会发生基因突变,或者被酶催诱导变为更顽固的菌株。微生物这种适应潜在毒剂的能力在医学界得到公认已有多年了。在症状一旦消退便停止服用抗菌素,而不是按医嘱坚持到底的患者体内,将产生一种亚致死浓度的抗体。微生物在亚致死量下的暴露会导致其基因材料的突变,而获得抗药性,随后通过再生过程照此不断复制,便产生一代又一代不再受此种化学品影响的微生物。这种现象受到医学界和食品加工工业的严重关切,同时也值得纺织工业认真考虑,因为一旦选择了某种抗菌剂,公众和工人们就将暴露于这种抗菌剂之下。
  纺织工业中使用的一种根本不同、更为独特的抗菌技术,不是浸出,而是永久地保持附着在它所施涂的表面。用一步法湿整理施涂以后,此种处理剂对表面的附着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过程,它在被处理物(织物、纤维等)上涂布一层单分子厚的阳离子化学种(物理吸附)。这是一种离子交换过程,通过交换,硅烷季铵盐化合物的阳离子取代了来自表面上水或化学品的质子。在这种情况下,硅醇与接受表面之间形成共价键(化学吸附)。对被处理物的这种键合,随后由于硅醇带有导致发生均聚反应的官能团而变得更加耐久。经过以这种方式对表面的涂布,抗菌剂变得实际上不可脱落,即便在那些它们无法与之形成共价键的表面上。
  一旦聚合,处理剂便不再迁移或造成抑菌区,因此它不形成使微生物变得适应的条件。由于这种技术的处理剂呆在被处理物表面上,因此它不会穿过皮肤壁垒,不影响正常皮肤细菌,不造成皮疹或皮肤刺激。这种有机官能硅烷技术用于处理从皮革和泡沫塑料直至实际上所有类型织物的表面已有20多年,并且不会被微生物消耗。它不是毒死微生物,当微生物接触到有机官能硅烷处理过的织物表面时,细胞被一种如同剑刺似的作用物理地扎破,随后被带正电的氮分子电击致死。这种抗菌技术的效果已通过其在美国、亚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消费者和医疗用品,包括袜子、手术被单及地毯等方面的应用所证实。该技术已应用于差不多25年,没有在生产厂或者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过任何人体健康或环境问题。
  抗菌处理效果的证实
  要判断在产品上是否存在浸出型抗菌剂,没有简便的方法。惟一知道的有关浸出物是采用严格的实验室试验,做起来要花费数日到数周。然而对于键合抗菌技术,却可以做一种简单染斑试验,只需要在工厂或商店内花上几分钟,便可证实织物或其他表面是否得到恰当处理。这是保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为制造厂、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提供一种信心,即,通常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现在看得见,并且实际存在于产品上,能够提供他们花钱买的这种保护。
   抗菌处理的管制
  众所周知,抗菌剂不尽相同。不同抗菌处理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影响到它们的使用寿命、性能、安全和成本。但是,有一件事则是共同的,即所有的抗菌剂必须接受环保部门的管理,抗菌剂必须针对其具体使用对象在环保管制机构进行注册。有些情况下,抗菌剂被滥用了。另一些情况下,抗菌处理产品被错误地宣传。制造商选择的抗菌剂应具体地登记注明用于他们制造的哪种产品,就是说,一种抗菌剂,注册用于鞋子,就不应用于处理袜子。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