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针刺固定盖板的作用与性能研究

                                 1  前  言
    固定盖板早在18世纪已被应用在原始的梳理机上,出于以后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各种原料梳理要求不同,原始的固定盖板又被改进为回转式盖板,应该说这是梳理技术的一大飞跃,上百年来,已一直沿用到现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还曾出现过双区回转盖板,由于当时梳棉机产量较低(5 kg/h),所以没能显示出它的真正威力,被迫中途夭折。其后,又随梳棉机高速高产的发展需要,梳理负担加大,要求更高,追求扩大和增加分梳区域,盖板便成了必然的挖潜对象。70年代前后,固定盖板重返历史舞台,又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后固定盖板研究先于前固定盖板,80年代以后针对“采用根数”,“安装位置”,“吸风排杂”等专项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先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因而,各式各样的固定盖板都先后被国内外高产梳棉机广泛选用。到目前为止,对它的改进和发展还在继续之中,尽管它可能还会有许多变化,但回转盖板的作用仍会占主导地位,而固定式盖板还是从属的。因为,它要受到回转盖板针布规格改变和产质量要求不同的制约而变化,也即要处理好充塞与负荷的相互关系。
    当今国内外高产梳棉机上的固定盖板,除在结构形式上各有所异外,却有唯一的共同特点,它们都一致选用了”锯齿”作为梳理的唯一手段,而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盖板自身作用为前提,从而提出了以“针刺分梳”取代“锯齿分梳”的设想。本人早在多年前,曾专门为此作了设计、试制和生产实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它定能为今后梳棉机产质量的提高给以很大帮助和启示。
2  针刺型固定盖板的特性
2.1  针尖锐度高,梳理纤维好
    针尖角的大小决定了穿刺分离纤维作用的强弱,它比大角度齿尖容易顺利刺人棉层,且不易损伤纤维(见图1、2)。因而梳理质量也就越好。经比照,锯齿型固定盖板齿尖角一般都在35°~45°范围内选用,而当改用针刺梳理时,针尖角可使用10°以内,这就是针刺分梳优于锯齿分梳的最根本原因,假如锯齿齿尖角也选用10度内,它将失去刚度,缩短寿命。

 

 
    经过设计、试制,并在相同条件下同台拆装对换试比证实,针刺型固定盖板取得明显效果,成纱棉结少,条干均匀度好。实际上,针刺分梳早在其他领域
已有使用,如开清棉机中以梳针打手取代了刀片打手,同样转杯纺分梳辊由锯齿改用针辊后也取得了好效果,且国际上正在推行以针代齿的更新改造。另如德国最新高产梳棉机DK803和DK903型的第一刺辊,也以针辊取代了锯齿辊,而惟独固定盖板迄今未变,尚是国际空白。
2.2  圆截面针尖纤维损伤少

 
   由于锯齿型尖端截面始终呈矩形状,因而它必然有棱边棱角的出现,如见图3、4所示,尤其是〈a和〈b两个棱角,纤维在接受高速锡林和固定盖板间的强烈梳理时,极易遭受〈a和〈b的切割性损伤,相反,针刺型梳针始终呈ab圆弧面抓取(见图4),纤维容易滑移,针尖本身也不存在切割性威胁,因而纤维损伤也少。经对比试验证实,生条短绒少,成纱强力高。

 
2.3  梳针强度高,耐磨性能好
    固定盖板上采用的梳针,全部是经整体淬火的,硬度可达HV700~800,又由于梳针露出高度很短(1mm),因而抗轧性能好,而且后固定盖板更能承受大量来自刺辊未被松解棉块的强梳冲击。经几个月的生产试用,未见针尖损坏,而锯齿仅在齿尖0.5mm内有淬火硬度,因而它的抗轧、耐磨性能远比梳针为低,这样,梳针可以持久保持正常梳理,稳定了质量。
3  针刺型固定盖板的主要设计规格
    (1)最低针密度222齿/(25.4mm)2,最高430齿/(25.4mm)2,密度完全可按需要自行调整。
    (2)工作角最小为70°,最大为82°。
    (3)露针高度lmm。
    (4)植针方法,采用盖板条底平面开槽植针,强力胶固定成型。不采用占孔植针,但也可结合维修要求,试用燕尾针排列或针板组合等方式成型。
    (5)安装根数,前三后三。
    (6)安装位置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于锯齿型,无特殊要求。
4  实验效果和试比数据
4.1  只装前固定“针刺型”与“锯齿型”质试对比
   从表1两型质试对比表明,针刺型成纱条干均匀度明显优于锯齿型,CV下降1.1个百分点,粗节减少28%,细节减少35%,由于梳理作用细致,乌氏棉结减少16.4%,又由于生条短绒率减少2.3个百分点,成纱强力增加,品质指标提高80分。从表1试比表明,完全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

 
4.2  前后固定盖板均装针刺型与原状态(不装)质
    试对比
    从表2质试表明,其质量改善规律不仅与表1相同,而且更有明显提高,成纱条干均匀,CV值下降2.3个百分点,这是非凡的收获,粗节减少56.9%,细节减少62.4%,由于前后针刺作用充分和细致,所以乌氏棉结也减少了53.9%,由于短绒减少成纱强力增加,所以品质指标提高172分,实效明显,这是针刺分梳优越的最大综合体现。

 
4.3  只装后固定针刺型与原状态(不装)质试对比
    从表3只装针刺型后固定盖板试验表明,生条短绒与原状态持平,没有增加,但从各地锯齿型后固定试验反映,生条短绒均较多,呈现增加规律,这就显示出针梳缓和有很大不同,强力依然增加了91分,成纱条干和棉结仍有改善。

 
4.4  前后均装固定针刺型盖板对梳棉机增产性能的质试对比
    为进一步探求针刺型的梳理能力,特作了梳棉机增产20%的试验。

 
   从表4可看出,增产20%后除生条短绒稍有增加外,其他各项指标比原状态仍有改善,这充分说明了针刺分梳大有潜在能力,应为进一步提高梳棉产质量充分发挥加以运用。
    试比工艺条件:
  原棉平均等级3.45,中乙配棉,纤维长度28.84mm,产量22.2kg/台时,道夫26 r/min,增产后31.5 r/min,产量26.64kkg/台时。
4.5  运转状态
    棉网目测均匀,无云斑,清晰度很好。经连续日夜三班运转3个月,针间无充塞无损坏。
5  结  语
5.1  针刺型固定盖板经多次试比,其作用性能与纺纱工艺效果均明显优于锯齿型固定盖板,为国内外高产梳棉机提供了新一代分梳元件。
5.2  现用植针方法,简便有效,装配要求较严,也可结合维修要求,创建新结构。
5.3  针刺型固定盖板是新一代分梳元件,为满足各种条件的需要,尚可结合高产梳理逐步完善继续进行时间考验。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