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东台、海安、大丰、如东4县(市)30个乡镇晚秋蚕发生大面积不结茧现象。事件发生后,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罗志军省长和黄莉新、徐鸣副省长先后多次作出批示,徐鸣副省长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处置工作。经过专家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查明:“在连续阴霾的不利气象条件下,该地区化工企业排放的有害气体积聚是造成这一地区秋蚕不结茧的主要原因。”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省环保厅、农委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并邀请国家级科研院所多学科知名专家,成立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沈中元研究员为组长,南京理工大学、国电环保院、南京大学、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有关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从受损范围、污染源、污染因子、气候及蚕种等多方面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认为,晚秋蚕结茧初期对环境状况十分敏感,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及有害化学因子都能导致不结茧,今年以来,因气象因素,其他一些省份也曾发生秋蚕不结茧情况。今年10月20日至24日期间,江苏省气象资料表明,东台、海安等地气候受高压系统控制,风速较小,多日无雨,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连续出现雾霾天气,空气中一些化学因子扩散条件差。而该区域化工企业较多,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在秋蚕结茧期间,有关企业应当临时停产,但有部分企业仍在生产,企业排放并累积的有害物质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积聚,从而引发本次晚秋蚕不结茧事件。
目前,省政府已责成省有关部门会同盐城、南通、东台、海安等地政府,采取综合措施,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考虑到秋蚕不结茧有特殊气象原因,属于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双重作用,省政府决定:
一是从省级救灾救济款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救助遭受秋蚕不结茧损失、生活特别困难蚕农。
二是对该区域秋蚕结茧期间违规生产的海安东台等地16家化工企业进行依法处罚。罚没款上缴国库后由财政统一安排,全部补偿受损蚕农。其中对海安县角斜镇润鸿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因环境危害较重,群众反映强烈,依法对其重罚,并责令立即停产,限期搬迁。
三是由省环保厅会同省经信委结合当地蚕业发展规划,尽快拿出该区域化工生产企业集中整治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引导各地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功能区布局,彻底解决该区域化工行业与蚕桑生产的矛盾。
四是由盐城、南通及东台、海安县(市)财政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妥善安排当地受损蚕农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