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秦始皇时代的坚甲利兵

  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到前206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尉缭等的建议,制定统一六国的战略部署,拥有战车千辆,骑兵万匹,步兵百余万,一面利用外交攻势粉碎六国诸侯的“合纵”,一面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以秋风扫落叶的兵势先取韩国,接着破赵燕、灭魏楚,最后灭齐,十年之间海内为一。又乘胜北却匈奴,南平百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1974年发掘后,顿时轰动了全球,被誉为“世界的奇迹”,“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俑的出现始于春秋战国奴隶社会末期。

  在商周时期,奴隶主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豪侈生活,死后也想在幽冥世界保持和生前同样的享受,于是就以大批奴隶殉葬,“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葬》)。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在各国相继建立,杀殉丧葬的残酷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俑代替活人殉葬。《礼记·檀弓》:“为刍灵者善,为俑者不仁。”“刍灵”是草扎的人,俑是用木刻、泥塑或金属浇铸的偶像。汉唐时期的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包括侍从、杂役、乐舞、杂技、兵马等,不少是现实主义的杰作,秦俑的制作尤其如此。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号坑,面积11260平方米,埋藏高大的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面积6000平方米,埋有大型武士俑900余件,拉车的陶马和骑兵的鞍马470余匹,木质战车89乘;三号俑坑面积520平方米,埋有木质战车1乘,陶马4匹,武士俑68件。三处俑坑总面积17780平方米,计有陶俑陶马7000余件,战车100余乘。陶俑高度一般为1.80米左右,高者达2米,最矮者1.75米。古代称身高八尺(1.81米)为彪形大汉,秦俑多数达到彪形大汉的标准。陶马身长2米,通首高1.72米,与真马大小相当。这批兵马俑塑造精巧,神情面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以秦军为模特儿塑造的秦俑,形象逼真,其服饰、冠履等情况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见到秦军一样,服装、鞋帽和发式刻画十分细致真实,而且腰间的佩剑、手提的弓弩、背负的矢服和手持的戈、矛、戟等兵器都是实用的金属武器,靷(yǐn音引)辔等驾具也是实用器物,这就为研究秦代武士服饰,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从这些武士俑的服装得知,有等级和兵种的区别,不同官阶有不同的冠饰和甲衣,军官戴冠,战士不戴冠,骑兵和车兵的装束不同,车兵中御手和战士的装束又不同;步兵中前锋和后卫战士的装束亦各异。在秦俑坑没有发现盾和盔等防御性装具。秦士兵主要来自关中地区的秦人及少数巴蜀人和西北少数民族。秦国男子16岁开始服兵役,到56岁免役。

  骑兵俑身着胡服,头戴小帽,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握着弓弩。《六韬》:“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1.733米)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gòu音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兵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步兵有隶属步兵、独立步兵、弩兵。隶属步兵身穿铠甲,手持弓弩或戈、矛。有的排列于车前成为战车的前拒队。有的尾随于车后,成为后续队。独立步兵、弩兵,有的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有的是身着铠甲的重装兵,轻装者多位于前锋,重装者位于后阵。弩兵有立姿和跪姿两种。

  一号坑为步兵战车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前锋武士俑,轻装不穿铠甲,免盔束发,腿扎行縢(即裹腿),手持弓弩。前锋之后,是战车和步兵相间排列的38路纵队,这些武士俑都身穿铠甲。胫缚护腿,手持矛戈或弓弩。二号坑呈曲形阵,第一小方阵军阵前角由174件立式弩兵组成,都不穿铠甲,阵心由160件蹲式弩兵组成,都穿铠甲,手控弓弩,为重装备。第二小方阵由8列战车组成,每辆车前驾4马、车上有甲士3人,其中一人为御手。第三小方阵为战车、步兵、骑兵结合的纵阵,有战车19辆,每车尾随步兵8人,分成3路纵队,一、三路各有战车6辆,第三路最后一辆战车上有将军俑1件,是本车队的指挥官,二路有战车7辆,末尾殿军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第四个小方阵由6辆战车和100多匹马和骑兵组成长方纵阵。三号俑坑是指挥部,有战车1辆,武士俑68件,车前驾4马,车后立武士俑4件,其中1名御手,2名甲士,1名军吏。北侧厢房有武士俑22件,南侧走廊8件、过道6件、前厅24件,后室4件、手中执殳(shū音书,护身仪卫的兵器)。



31/3123>

评分:0